【好家伙!姜旭这是从哪儿找来的演员啊?一个个都精神饱满,这演技,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怕也不过如此吧?】
【我在文王的眼神里看不到丝毫哀伤与喜悦,仿佛在宇宙的宏大视野下,这些凡人的情绪都如过眼云烟,微不足道。】
【奇怪,这个节目也没有什么煽情的表演啊,可为什么我的心却在悸动,有一种想要放声高呼的冲动,同时又忍不住想要落泪呢?难道我生病了?】
【不!楼上的你没病,我是中医。平日里,人们的喜怒哀乐都是有意而为、刻意表露,觉得自己理应如此。但当情感不由自主地涌现时,我们往往难以名状内心的感受。】
众人正陷入沉默之际,文王的眼神转而温和,缓缓望向姜旭,淡然笑道:“姜旭小友请入座,老夫尚有一些疑惑,想向小友请教。”
“多谢文王!”姜旭受宠若惊,轻轻敛住汉服下摆,依周礼跪坐于客席之上。
“小友,我且问你,周朝最终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诸侯并起,天子势微。礼崩乐坏,人心逐欲。”姜旭向姬昌恭敬行礼后,详细作答,“后世的演变正如您所言,西周存续三百零一年,东周延续五百零七年,周朝江山共计享国八百零八年。”
“前期顺遂,西周得以国富民强,繁荣昌盛;后期艰难,东周便江河日下,如日薄西山;最终力竭,遂有春秋五霸崛起。”
此刻,不仅文武二王陷入沉默,姜旭内心亦是感慨万千。
原本以为只是说书人编撰的故事,如今竟亲耳听到周文王提及,国运之事,难道真能提前推算?
武王的身体微微绷紧,似欲开口,却又犹豫片刻,最终放松下来,望着对面闭目养神的父亲,若有所悟,轻叹一声。
而此时,许多国外观众纷纷表示怀疑,国内亦有不少观众对这神乎其神的故事提出质疑。
【天啊!这到底是历史还是虚构?哪有这么巧的事?】
【肯定是假的!姜太公若真有那般神通,周朝怎会灭亡?】
【就是!说得那么厉害,最后还不是亡国了?为何不改变历史?】
【我要是这两位先王,肯定要追问是谁导致了这般结果,然后早早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但也有不少观众站出来反驳。
【楼上的,你以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吗?你怎敢保证自己当下所做之事能让未来向好,而非好心办坏事?】
【唯物主义历史观告诉我们,一切皆为多方面矛盾发展的结果。农民起义看似正义,却导致明朝亡国、清军入关,中国本可步入资本主义的国运就此中断,虽说是人为之事,难道其中就没有天命的因素吗?】
【王莽察觉到豪强窃国的弊端,推行超越时代的土地公有制度,却无法抵挡历史洪流,遭贵族阶层反攻倒算。刘秀借势诛杀一批豪强,才勉强让东汉国运延续些许年头,这便是历史周期律的必然。】
【历朝历代都在借鉴前朝亡国的经验,可每个王朝最终都难逃灭亡的命运。】
这一番高屋建瓴的评论让许多片面看待问题的观众冷静下来,似乎若不研读历史,仅凭一时冲动臆想,的确容易让历史走向更糟糕的境地。
屏幕之中,武王听到此处,微微蹙眉,问道:“春秋五霸是何意?”
尊王攘夷之说虽源于春秋,但王霸义利之争由来已久。
文王曾问吕望:“为天下若何?”吕望答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文王赞道:“善!”吕望又言:“宿善不祥。是日也,发其仓府,以赈鳏、寡、孤、独。”——《说苑·政理》
王者之国,使民富;霸者之国,使士富;仅存之国,使大夫富;无道之国,使国家富。
武王听闻这充满肃杀之气的文字,对后世风气也有了些许猜测。
他眉宇间疑云密布,目光如探寻未知的利刃,直刺姜旭。
姜旭沉思片刻,还是决定道出真实的历史。
他即将告知二位先王的,是八百年后尚未发生的未来;而向屏幕外天下人讲述的,则是两千八百年前已成事实的过去。
那寥寥数语,承载着万千生灵的悲欢离合,却又超脱于个人情感之上,是一种无比伟大的存在。
历史,是过去传至将来的回声,亦是将来对过去的映照。
“周朝后期,天下久安,公权渐退,私欲日盛,天子柔弱而诸侯强盛,人心不再满足于基本所需,私欲泛滥成灾。诸侯之间不再以兄弟相待,相互指责对方无道。大国争雄,小国自保,列国征伐外交频繁,无论兴亡,皆苦了百姓!”
“规矩在建立之初,便为违反规矩之人创造了巨大利益。”
“春秋五霸,即春秋时期五位诸侯国的君主,他们因实力超群或德行出众,在各自的时代被尊为霸主,引领诸侯维护一方秩序。”姜旭的声音低沉,带着青铜古器般的沧桑。
“他们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和秦穆公。这五位霸主,各有其独特的治国理念与手段,他们的兴衰沉浮,见证了春秋时代的风云变幻。”
周武王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心中虽对这些霸主的事迹满怀好奇,但更多的是对后世子孙命运的深切关怀。
“那么,这些霸主治下的邦国,最终结局如何?”周武王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颤抖。
姜旭沉默少许,缓缓说道:“春秋之后,战国时代来临,七雄逐鹿,最终秦国一统六国,终结了长期的分裂战乱。然而秦朝国运不长,汉朝继起,继承秦朝制度并加以改革,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周武王与周文王默默聆听着姜旭的叙述,心中五味杂陈。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仿若汹涌澎湃的浪潮,顺流者昌盛,逆流者则被无情地吞没。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犹如长河中闪耀的浪花,共同编织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画卷。
姜旭的总结如洪钟大吕,回荡在众人耳畔。
周文王眼中闪过一丝深邃光芒,仿若穿越时空,思索着那无尽的历史奥秘。周武王原本紧握的双拳渐渐松开,沧桑之色在眼中浮现。
周文王突然转向姜旭,目光中满是敬佩:“小友,你所言的‘春秋’一词,似蕴含无尽深意,不知是后世哪位圣贤所创?”那语调,仿若在探寻稀世珍宝的来历。
此乃中国文字独特魅力所在,无论是浸淫中华文化多年的学者,还是牙牙学语便诵读经典的孩童,都能于唇齿间领略其精妙,感受那微言大义带来的心灵震撼。
姜旭心中亦是激情澎湃,对周文王恭敬回应:“此‘春秋’之义,出自后世尊崇周礼的鲁国大圣贤孔丘。他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而您与周公,乃是他心中敬仰的偶像。”
“偶像?此为何意?”周文王瞪大了眼睛,好奇之心溢于言表,这新奇的词汇,如同来自异域的神秘宝藏,吸引着他去探究。
姜旭眉眼含笑,耐心解释:“便是将您视作最为敬佩之人。他生于距您六百年之后,其学派尊崇三皇五帝,主张恢复周礼,以达天下大同之境。”
姬昌先是一愣,随即仰头哈哈大笑,花白的须发在笑声中抖动,那眉眼间的笑意,恰似那温暖和煦的太阳公公,姬发与姜旭见状,也不禁相视而笑。
“后世所创之词,竟如此贴切!”
【哇塞!突然想到,“偶像”这词不就源于古时的泥偶塑像吗?后来才引申为敬佩之人。孔子视三皇五帝为最高偶像,果真是实至名归啊!】
【哈哈!这可是姬昌老爷子首次开怀大笑呢!怎么感觉他有点像游老爷子?】
【还真别说!瞧周文王这慈眉善目的模样,再看周武王的英武不凡,想当年周文王年少时,定是风度翩翩,迷倒万千少女!】
【那可不!年轻有为,继承家族大业,又礼贤下士开创新纪元,简直就是霸道总裁的典范!】
【诶,前面可说错了,周朝先王行王道,应称王道总裁才是!】
此时,在遥远的美国纽约之声、英国大不列颠广播电台、法国高卢鸡鸣等国外知名媒体的导播室中。
“搞什么鬼?”一名老外盯着屏幕,夸张地大叫起来,“我没听错吧?姜旭说在他们的历史里,这老头之后六百年又出了个能与苏格拉底比肩的圣人?我们美利坚建国才 248年!这不会是东方瞎编的历史吧!”
“嘿,Mike!你平时老在我面前吹嘘东亚文化史,快说说这节目是真的还是假的?要是假的,我非去狠狠踹姜旭一脚不可!”
“很遗憾,Jason,这是真的。”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华裔男子放下手中的《剑桥中华史》,平静地说道,“公元前 800年至前 200年,尤其是公元前 600年至前 300年,我们称之为轴心时代。”
“这一时期处于北纬 30度左右,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期。普遍认为,世界不同地区形成了三大轴心文明:中国先秦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
“古希腊有三贤,古印度有释迦牟尼,古中国则有老子、孔子、墨子等一众圣贤涌现。”
“这标志着人类意识从神话与原始宗教迈向理性与哲学思考。”
“轴心时代的思想家们提出诸多关于宇宙、道德和人类存在的崭新理念,这些理念成为不同文化的核心价值基石。”
“这么说来,我们美国还是个毛头小子啊!难怪活力四射!而那些古老国家都暮气沉沉,怪不得我们能称霸世界!”Jason听后放声大笑,望着屏幕上周文王那苍老面容,脸上满是得意。
Mike看着 Jason的模样,无奈摇头,面露忧色,手持书本走向 Jason。“我平日劝你多读书,你却总是狂妄自大,轻视东方文化。”
“虽说此书从西方视角看待中国,多有偏见,但从这些细节,亦能领略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
“拿破仑曾言,中国是沉睡的雄狮,幸其沉睡。可如今,这雄狮已被唤醒,实乃憾事。”
“最可笑的是,部分东方学者不潜心钻研自家学问,反倒以西方所写历史为圭臬。”
“中国有句话叫‘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而有些学者却如大鹏以朝菌的日记为史书参考,实在荒谬!”
“真希望东方此类人越多越好,毕竟作为唯一现存的文明古国,中国的威胁不容小觑!”
戴眼镜的男子凝视屏幕上的姜旭,手指轻叩书的硬封面,语调沉重:“孔子不仅重新整理编纂周礼,还变革教育制度,让知识走向平民阶层,使整个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天翻地覆之变,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不朽力量。即便到了后世,百姓日用而不觉,如鱼游水中而不知水,人行于道而不晓道。”
此刻,姜旭一边讲述孔子的伟大功绩,一边轻轻挥动双手,借助强大的系统视听功能,将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在三人相隔两尺、尘埃飘飞的虚空中,一捆外表破旧、以多条絮丝缠绕捆绑的竹简渐渐由虚化实,缓缓铺陈开来。
一位身高九尺、头戴高冠、腰束博带、额头隆起似丘陵的高大青年形象,跃然于所有观众眼前。
【这就是孔子?不对呀!我记得学校里挂的圣贤图是个小老头模样。】
【楼上的,真实的孔子便是这般模样。《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换算成现代度量单位,约有 1.9米左右。】
【不太对!司马迁的老师是孔安国,他肯定偏向儒家。而且他又没见过孔子,这说法可信度存疑,毕竟人都会美化自己的偶像。】
【不错!楼上有历史思辨精神!读史就该如此,不可全信,亦不可全不信。此正彰显古人治学之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