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专生

《老中专生》

第五章(4-6)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甄班长一番苦功,如愿考上了电大。这次深造,跟头回不同,是饭碗问题解决后,要实现的腾飞。开学前,分局干部部门的领导,专门召集他们开会,加油鼓劲,话说的很直白。中心的意思,根据高层有关政策,最重用知识分子的年代来临,直接体现知识分子价值的,就是文凭。以后,没有大中专文凭,就不能提拔成干部,这是基本原则。大家来自运输生产第一线,都有现场工作的经验,再经过理论提高,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分局各层级的顶梁柱。你们中间的佼佼者,也可能走上分局、路局的领导岗位。把话说透了,这就是一次镀金。希望大家抓住机遇,为铁路的发展,也是为自己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新回到学生时代,班里的同学,大多数是现职干部,党员也不少,甄班长凭他的履历,当上班里党支部委员。便于管理,书记由班长一肩挑,他是所在分局运输科一名副科长。甄班长学习之余,主动配合书记,积极分担支部的具体工作。同时,注重跟其他班干部联络感情,扩大交流。便于更好掌握全班同学的状况,他编制了全班同学摸底登记表,包括七八项内容。通过摸排,掌握各人的家庭经济和婚配情况,帮助学员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他把制好的表格告诉了班长,立即得到认同,在班主任授权下,这项工作很快开展起来。全班36名同学的资料,集中到甄班长手里,他马不停蹄地做了份分析报告。全班男女比例六比一,其中,30位男同学中,24位结婚成家,6位未婚配,6位女同学全部已婚。父母在城镇的十位,在农村的26位,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有6位。8位在分局机关工作,28位在站段工作。现职干部身份28位,工人身份8位。各项数据,一目了然。这份报告,成为班里开展活动的数据库。

有位同学,家里的土坯房,年久失修,西边的山墙,秋天的几场大雨后,上半截完全垮塌下来。冬天临近,房子不修不行了,老父亲写信说了这事,让给家里寄些钱回去,把房子拾掇拾掇。而他,一个月就四十多块钱工资,处的对象正是最关键的时期。接到家信,几天闷闷不乐,借钱吧,担心女朋友知道家底。不给吧,自己心里又熬不过去。甄班长知道了他的情况,一边落实,一边汇报,上下数次协调,最后把问题反馈到原单位,段工会及时补助了五十元。他赶紧去邮电局,连同身上的五十元,一起汇了回去。

通过登记表的信息,甄班长准确掌握了班上的基本面貌,他重点跟六七位同学,加强了交流。私下里,发展成关系不错的朋友。加上他攒着一股劲,解决了那位同学的燃眉之急,班里大多数同学,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也喜欢跟他有来往。在班里,他的人气指数,很快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一个人,在对的时间点上,那怕只办成一件事,获得的就是双倍的收效。

分到段技术室技改组的同学,心里自然是美滋滋的。他的岗位,离干部身份最近,工作中,也特别珍惜这难得的机遇。上班第一天,就悄悄地起誓,一定要多干,苦专,拼出成绩来。做不好,就是打自己的脸,断未来的路。家里再忙,他总是第一个走进办公室,拖地板,抹桌子,打开水,从每天早上的服务做起。同事夸他勤快向上,他淡淡一笑,说是刚好锻炼身体。有的事,就看你是用啥角度去认识,狭隘的人,总是把办公室打水拖地这点芝麻事,次次计较。多做一回,就以为自己吃了亏,凭啥多出力没报酬。却忽略了你在做的同时,没少掉一根汗毛,还收获了大家的赞誉。同事们心底里的认可,实际上得到的,常常被几块钱的报酬,更值。

专业上,他勤学爱钻的劲头,不减当年。对电力机车的兴趣,成了他人生的一大爱好。从本职岗位出发,对电力机车线路实际配图,一点一点的捋。对可能影响或干扰的现象,一处一处的啃。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结合机车故障的判断与分析,跟同事一道,定期开展专题攻关活动。

在他的建议下,由段技术室牵头,组织运转、检修车间技术骨干人员,成立了多个课题小组。在全段范围内,形成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热潮,对安全隐患的消除和设备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技改的路上,他的兴趣越来越浓,有一回,为了尽快拿到试验数据,跟检修的职工一起,夜以继日地忙碌了几天,又跟着机车上线添乘个来回,连轴转了一个多星期。回到段里,他不顾疲劳,又是画图又是计算,一个劲地赶着出结果。

有空,他喜欢在车间转悠,跟手头没活的职工,刚退勤的机车乘务员,看似有天没日头的聊上一会。实际上,他是在找有价值的信息。很多乘务员反应,说YA线桥隧相连,机车在隧道里撂闸,制动机排风的噪音大的很,特别烦人。听到这信息,他就俏俏地琢磨上了:现在列车速度就七八十公里,将来提速,要到一百公里,两百公里呢,那还不把乘务员的耳朵吵聋。不到俩月,他的“机车制动机噪音削音器”,就安装在两台机车上,开始试用。别小瞧那不起眼的玩意儿,作用还挺大,装上它,噪音小多了。试验的结果,受到乘务员大加赞赏,说是论分贝,直接从八十降到了二十。还总结出特点来:结构简单体积小,安装容易花钱少。

接着,他又瞄准了机车转向架惯性裂纹,机车受电弓综合试验台……深埋在心里的渴望,整个儿被触发,迈开了技术革新的步子。由入迷到近乎着魔,他对电力机车的各个部位,如数家珍。线路图里的每个节点,每个符号,在他的眼里,就像作曲家眼里的五线谱的音符,都会跳动,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风驰电掣的电力机车,就是在这些音符的有序跳跃中,飞奔疾驰,奏响铿锵有力的凯歌。

几年下来,全段小改小革成果斐然,取得经济效益的,有二十多项。在安全上发挥作用的,有十多项。获得分局、铁路局奖励的有八项。他一人,就拿下铁路局三项奖励。一回又一回的尝试,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他以骄人的成绩,在大学生成堆的技术室里,稳稳地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他的勤奋,还有他的业绩,室里的大拿石玉湖师傅,尤其看好他,公上私里也帮过他不少的忙,俩人的关系,相处的十分融洽。老段长退休后,LH线电气化要上马,古都分局主管机务的副分局长,是石师傅原来的同事,知根知底,硬是把他挖了回去。石师傅拿到调令,还给他透露了点小秘密。

那个年代,古城机车检修厂厂长,去首都出差,在饭店吃饭时,因为跟苏联人的简短对话,被当作里通外国的坏分子,抓了起来。起因是邻桌的苏联人,吃完饭把帽子忘在衣架上,段长顺手递了过去,对方说了声“cпacn6o”,意思是“谢谢!”段长的祖籍,在大东北的中苏边界,两国友好相处时,边民来往多,一般的对话他懂点,就顺嘴用俄语回了句“Пoжaлyncтa”,“不客气”的意思。对方听他说的是母语,友好地多聊了几句。警惕性超高的服务员,把这信息报告给了附近的派出所,结果,他就被调查,革职,戴高帽子,还被限制了自由,监督改造。石师傅根正苗红,单位就派他去看管。交流中,他感觉这领导人不错,很配合,也没啥架子。他就有点怜悯,送饭的时候,顺便稍些报纸悄悄递给他。看他比较友好,不同其他的人老训斥他,厂长就主动跟他拉家常。有一回,还托他把换洗衣服送到家里。按照厂长纸条上写的地址,石师傅找到厂长家,原来住的房子,是阔气的小洋楼,红色的尖顶,木地板,雪白的墙。正是建国初期,苏联专家,帮助设计建造的。

不久,厂长平了反,官复原职,铁路局派他来YA线筹建汉城机务段。就找到他,说:“跟我去新单位吧,我看你这年轻人本分,心眼也好,一定有美好的未来。记住一句话,不管啥时候,技不压身,多学有益。”当时,别的青工,都是一纸人事命令强迫来的,只有他是主动要求来的。其他同事不理解,骂他说,你小子脑子给驴踢傻了吧,古城好歹是中等城市,那边就是个小山沟,过去了就甭想再回来。过来后,他真的有点傻眼了,眼前是一片荒凉地,基建单位的机械,刚陆续进入工地,才准备建厂房呢。招的新工,还有调来的职工,都派到铁路的生产厂家去学习。他在电力机车制造厂学习时,被段长的电报紧急召回,派去铁道学院深造。铁路局给段上两个名额,段长首先想到的是他。两年毕业后,他回来就当了这技术室主任,直到现在。

上运转车间跑车的同学,坐在电力机车驾驶室里,高高在上,仰望蓝天,俯视大地,一边是稻谷花香的盆地,一边是巍峨峥嵘的崇山峻岭。一声长笛,飞快的火车,追赶超越着跑在公路上低小的汽车。有时候,师徒俩鸣声短笛,给开汽车的司机,打个招呼,逗着乐子,尽显大伡的神气。这种新鲜感过后,是年复一年的单调生活:车上、公寓,公寓,车上。在汉城机务段,机车乘务员队伍,大体是三块构成,老铁路员工及其子弟,是一块。他们人际关系熟悉,上下通融,左右逢源。有的人,走路的脚印,都是横着的。七十年代社会招工的,是另一块。他们来自关中地区近邻的几个县,人多势众,抱团取暖,风头也盛。再一块,是七五级的学兄们,虽有学业经历,但立足未稳,未成气候。跟他一样,零敲碎打跑车的人,因为是三不靠,只能多干活少说话,在夹缝中委曲求全。三年多的磨炼,他明白了一条最基本的道理,在这块阵地上,拿不上那个红本本,永远都没话语权。眼前的实际情况是,YA线运量不足,司机饱和,有六七年都没提职司机了。三百多号资深的副司机,都眼巴巴地,翘首企盼升职的机会。后来上车的他,指不定要等到猴年马月。

八六年五月五日,他值乘货车到金州退勤时,值班员告诉说,让他给段运转车间去个电话。听说单位电话找他,他心里毛毛的,想着自己从来不惹事,领导咋还会惦记自己呢?师傅见他一丝怯懦,给他壮胆说,你这老实疙瘩,能有啥坏事找上你,说不定是好事呢。小心翼翼拨通电话,原来是转告他个好消息,在县医院上班的爱人,顺利生产了,是个千金。退完勤,师徒俩找到驻公寓的指导司机,答应尽快安排机班返乘回段。

回到汉城机务段,已经是两天后的下午了。他找车间人事副主任休假,进了办公室,说明缘由,领导一口回绝。竟然还说,你老婆生孩子,有你啥事,运转人这么紧张,不能休。面对领导的冷漠,他在心里直骂,没人性的东西,还当领导。有求人家,脸上还得陪着笑容。第二天等到中午下班,打听到领导的家,趁吃午饭的时间,厚着脸皮敲开门继续磨。好话说尽,还是不准,貌似原则性很强。领导说要午休,把他撵了出去。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强忍着泪水,只能给肚里咽。在领导家的门外,坚持等到下午两点,领导开门准备上班,他再次低三下四的说软话。领导的爱人,看他可怜兮兮的,三番五次地请求,恨不能屈尊下跪。就说了一声,给他批了吧,运转又不差他一个人。多亏领导夫人的一句金言,才批了他的年休假。

假期没满,家住附近的同事,给他传来消息,段上贴出来通知,下半年要提职司机。他立即给媳妇说,你们母女平安,我也放心了。我是奔三的人了,这次不抓住机会,后面孩子一大,家事越来越多,分心越来越多,考司机就更难了。我得去段上住,静下心来学,你和小孩没啥事,别打电话,家里你多担待,考完试我就回来。交代完这番话,他的感觉,自己是要奔赴战场。

就这样,他丢下刚生产完孩子的妻子,襁褓里的小小女儿,一头扎进单身宿舍,又一次开启人生路上的大考模式。提升司机,要考的东西有哪些,没有大纲,只好见样学样。一二等司机的应知应会,要通读弄懂。三等司机的应知应会,要熟记强背。还有其他相关的知识点,点多面大,不掉一层皮,考上的希望,一点都没有。这条路是自己选的,再难也得走出一片天地来。盛夏时分,处处都是闷热,他给自己订了苦学的计划。每天四点半起床,通读规章,上午背诵默写重点条款。下午,两三个同事一起,去汉江堤坝的柳树林里,借着江面飘来的丝丝凉风,相互提问,强化记忆。晚上的时间,也不能放过,买上啤酒小吃,请上师傅,到段备机车上,练检查,做试验,假设故障。一直忙到零点多,回到宿舍,倒头呼呼大睡,一天才算结束。

一月后,终于迎来正式考试。符合条件的,近三百人,提职名额三十人,十分之一的比例。按他们的习惯叫法,考试分为内外场。内场包括规章和理论两个考试科目,上午考的是规章,下午考的是理论。两场考试,都蛮顺利,他答完题,又仔细检查了两遍。坐在他前排的,是机务段原人劳室主任的儿子,接班上班的,父辈的关系,考上司机的呼声很高。据说,段教育室的考官,提前还给过他一些信息。他交过试卷,走出考场时,瞄了一眼他。人是一脸的愁容,卷面一片空白,也跟着站起来要交卷。教育室主任的大手,像按浮出水面的葫芦一样,使劲地给压了下去。并悄声暗示说,你只要给试卷上写字。而他,再次挺直身子,执拗地交了白卷。晚上在宿舍里,哭的泪人似地说,这回完了,没脸见人了。卷子一发下来,他的头嗡的一声就炸了,大脑一片空白,一个字也想不起来。

他对自己的内考成绩,信心满满。晚饭后,在段里浴池洗过澡,早早地上床摆平,一个囫囵觉睡到大天亮。第二天一早,骑着自行车飞奔回家,给多日没见面的妻女报喜。开始有了视觉感的女儿,陌生的盯着他,似乎在说,你是谁呀,怎么跑到我和妈妈的家里来了呢,还动手动脚的。

不出所料,内考成绩公布出来,他榜上有名。外场考试,还要复杂的多,分四步进行:静止检查,启动试验,车辆连挂,上路实操。面对一连串的考题,他过五关斩六将,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攀爬,终于炼成一名合格的火车司机。手握闸把,牵引列车,风风火火地奔驰在铁路线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