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whohasears,lethimhear.
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圣经新约·马太福音》2017年3月10日,我们搬迁到诺亚方舟中居住。
黎明时分,船长依诺率领全部避难人员,向冰原腹地的诺亚方舟进发。
船长的后面,是一支由十二条爱斯基摩犬组成的雪橇队,上面拖着我们的全部家当。雪橇队行进的很慢,北纬80度附近的地区,冰面起伏,裂谷纵横。
因为有些人把早已没有子弹的生锈枪械和铁制棚架都背在身上,所以不算太长的路变得艰险起来。
冰川从高处缓慢地向下流泻,形成陡峭的地势;冰川上沟壑密布,更增加了行程的困难。再往前,又是个小冰坡,船长只好劝那些人把没有用的装备卸下,减轻负重。我转身看了看他们,都是平时谨慎小心的几个亚洲同胞,已经气喘吁吁的跟不上我们了。
依诺对他们说:“放心吧,方舟里没有危险也没有其他人,你们还是把这些没用的废铁扔了吧。”
实在是累,他们听船长这样说也只得扔下包袱,沉重的包袱陷进埋过膝盖的雪里。
但是见在包袱落地的那一瞬间,只听“哄”的一声,包袱坠地处露出一个窟窿。www.panguxs.org 盘古小说网
窟窿下竟是一条裂缝,冰层大约仅有3英寸厚,那几个包袱也随之滑入了茫茫大海,而我们的雪橇队恰恰停在这层薄冰上。众人见状,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一个个连滚带爬的往前跑。还好,冰层并没有再次裂开。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看到不远处蓝灰色的山坡上矗立着的方舟。众人迫不及待的进入了我之前跟他们描述的“海上餐厅”,和我们第一批进入方舟的人反应一样,都是不住地赞叹。甚至有人还拿出画板,用铅笔开始临摹墙壁和穹顶上的天使和那轮新月。
阿拉伯大叔拉世德喜道:“不错,不错啊,比屋棚暖和多了,真是老天开眼了。”
袁谷老师问我:“这里面真的没有其他人吗?总觉得被看不见的东西盯着,有点不太自在。”
我笑了笑:“没事的,突然换了个环境,是要一段时间去适应。”
“小孙,你说会不会这东西真是天使开来的?怎么会这么巧?”袁谷老师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
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也觉得事情太巧合了,可是后来就没多想。“既然没有危险,咱们随遇而安吧,在这北极圈也没有太多我们选择的余地。”说完,我朝诺亚方舟面向深海的那端走去,想再去看看诺亚方舟一路从冰层钻上来的隧道,方舟的底部是个用透明水晶制造的房间,可以看到外面的环境。
房间内部的荧光透光水晶打在冰层上来回折射,隐隐可以看到隧道末端海面传出的闪光,这北极深海的奇异闪光既不是方舟尾部的光迹,也不可能是大海航标的灯火,更不可能是潜艇的探照灯光。
它们看起来像高速旋转的巨大光轮和轮辐状光带,贯穿着从水平方向到垂直方向的整个冰原隧道。有时候,还能升起一些巨大的荧光球或光球顺着长廊飘动,仿佛是正在守护方舟的生物。
我问过依诺对这件事的看法,他认为这些光或许是方舟的动力源,因为在诺亚方舟上没有一点类似燃料和汽油的东西,不是这样就无法解释诺亚方舟是怎么发动起来的。
不管那么多吧,我想:至少大家终于可以过段不用忍饥挨饿、担心怪物袭击的日子了。诺亚方舟里,每个人都在庆祝,庆祝告别了寒冷的宗德里里克,庆祝自己拥有了一个温暖的新家。
静止并不就是终结,而凝固也并非以为着死亡。当冰雪像复活了的世纪一般,沉重地压在大地和生命身上的时候,你听到的岂是它们痛苦的垂死的呻吟?当世界上最后一枚枯叶离开了瑟缩的枝头时,我看见它用一个甜美的微笑向过去的寒冷告别。而正矗立在北极冰原之上的诺亚方舟,正储存着第二个太阳的全部信息。那么,让无情的冰雪埋葬掉过去吧。也许,冷静的等待和思考会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温暖。
2017年3月25日,我们搬进诺亚方舟内居住的第十五天。
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Cage)曾在《天使之城》这部电影中亲自饰演了天使,电影中的天使没有翅膀,每天都穿着一身深黑色的风衣,身藏在黑暗之中窃视着人类的一切。
上帝给了天使们七情,却没有给他们六欲,他们的身体感觉不到风,感觉不到疼痛,就算海Lang拍打在身上也没有一丁点感觉。但是,在清晨和黄昏,他们站在海边,能听到绝美的天籁。在诺亚方舟上居住的十五天的日子里,我都有袁谷老师前些时候和我说的异样感觉,自己被类似这样的天使在看着,特别是入梦的时候,甚至能听到他们的细细耳语声。
每次我走出诺亚方舟,在远远的地方看着它,周围万籁俱寂,它在天水相映的地方矗立着,便觉得它是一个孤高傲世的贤人,一个超然独立的隐者。一瞬间的错觉,还会以为方舟拥有着自己的生命,他仿佛在说:“跟我一起去大海深处,我能带你们去地球的任何地方,你一开始不就希望能找到其他幸存者吗?”
“我想驾驶方舟到其他地方找幸存者,我们有存粮,可以去帮助其他人。”考虑了一个晚上后,我在大家面前说出这句话。不出所料,很大一部分不愿意表态,看样子是很不情愿离开北极圈。
“我赞同,我相信诺亚方舟的出现不是巧合,这是造物主的旨意。根据圣经中的记载,方舟是为了人类和其他生命的繁衍而打造的,不是为我们的一己私利被当成尖顶屋棚用的!”平时沉默寡语的伏尼契教授在这时候开口了。不过大家还是各执己见,最后依诺船长决定用投票来解决。
“赞成让方舟继续留在冰原上的人,请举手。一……二……八……十二。”有十二个人同意留在北极。
“赞成驾驶方舟去救人的?三……九……”包括我在内,居然也是十二个人。
沉闷的气氛一直持续着,直到后来出现的这件事改变了很多人的初衷。
投票表决的第二天,我们每个人都被一个来自大海深处的神秘歌声唤醒,声音从方舟底部的冰海长廊传出,只要我们稍微用心的聆听,都会察觉出歌声中的那一份忧伤,旋律响起的那一瞬间,犹如紫陌清风。周遭的时间和空气似凝固了一般,触动着我们内心深处最为寂寥的那根弦,弹拨之间,桃花影落,碧海朝升。
我居然奇迹般地看到了岁月的境迁,自己的经历就像是放电影一般的在眼前流动,慢慢到最后,留下的却只是满目苍夷与喧嚣过后的凄凉。我在想:这就是所谓的天籁吧,有生以来没有听过比这更美的歌声,我们在诺亚方舟之内好似可以拥有着天使的能力——听到天籁之声。
歌声仿佛是来自大海的呼唤,让每个人都感觉到深藏心底的那份孤独和无助,被无尽的曲张与释放。就在这一天,我们这群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组成的小团体,终于达成了共识,我们将会驾驶诺亚方舟,一起去营救更多的人。
2017年3月26日,我们下潜到了北冰洋海底。
地球上第一艘核潜艇名叫“鹦鹉螺”号,它可以持续航行三万里不用添加任何燃料。
不过,整个银河系第一艘以光能为燃料的“光潜艇”,我想应该是我们的诺亚方舟,在方舟尾部的光球是一种会发光的浮游生物,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方舟船体上的金属材质不断吸收着围绕它运动的生物光。
在海底运动时,我们可以透过水晶房间,看见周围产生的大串大串气泡。操作诺亚方舟的终端系统,只要弄懂上面的语言,用手触摸发出指令就可以了。这种文字类似我们中国的象形文字,相当的直观。
方向指示是用锐角三角形表达的,制造氧气则是用一个被切开一半的圆形符号表达的,象征着方舟可以通过利用生物光转化的强大能量,把周围的海水“电解”,制造出氧气送进方舟内部。
我们顺着冰海长廊,到达了北极冰层下的海洋,方舟控制系统上的黄金指针不断下调,在一个形似篆书的“山”字符号那里停止了,我们打算暂时观察下海底的情况,以防万一碰上海底火山喷发。
大家都回到方舟尾部的房间,休息的时候我们意外的发现了方舟的另外一个神奇功能,在水晶房间的地面上,清晰的显示着周围海底环境的3D地图。
附近海底的周围有一些奇特的建筑。这些建筑是一些古怪的几何图形——圆形、水母形、长方形,按缩小的比例看还有好几海里的笔直的线条。
“这……这这……不是……是手稿……稿上的图案吗?”伏尼契(Voynich)教授结结巴巴地指着3D影像说,大家一听,忙向教授要来伏尼契手稿做对比。果然没错,手稿中所谓宇宙论地图和我们现在所在的地形竟然完全一样,一幅以“铺道”连接的九座“岛屿”,“铺道”正是3D图象上的笔直直线,其中还有城堡,和一座火山。
我定眼一看火山所在的位置,它在诺亚方舟的3D影像上是一个巨大的黑色裂缝,但是手稿上画出的城堡我们却没有找到,教授认为可能是年代太过久远,海流把城堡侵蚀了。
这个时候,我们之中大部分的人都在这样想:伏尼契手稿难道是先知撰写的?会不会是本预言记录呢?
但教授还是肯定地说:“手稿是本类似于科学勘测的图文记录,你们都知道相对论吧,除非超越光速的速度存在,不然是不可能预言未来发生的事,这是基本常识。”
“我好想去城堡的位置看看,你们觉得行吗?”卡卡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用生疏的英语说道。我想了想,觉得应该没什么危险,毕竟我们是听到天籁才来到深海的,相信不会碰到什么妖魔鬼怪之类的东西。于是就和在前面操作室的依诺商量了下,准备向手稿中所绘的城堡方向出发。
就当我们快接近城堡地点的时候,海底出现了一条长达500多米的巨大丁字形结构石墙,这道巨大的石墙是由每块超过两立方米的巨大石块砌成的。
因为石墙在阴影里,所以在方舟的影象上我们没有注意到,伏尼契教授兴奋不已,他看的很仔细,很快发现了更加复杂的建筑结构——平台、道路还有一道栈桥和几个码头,开始指指画画的自言自语起来。
整个建筑群好像是一座中世纪的被淹没的港口。方舟在古代建筑群旁饶了好几个圈,我们还是没看到那座描绘浮华的城堡。本来黑暗无光,孤独冷静的海底建筑群,在诺亚方舟这个巨大光源体的照耀下变成深红色,显得庄严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