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在于鸿眼中,往华盛顿方向发展是极其不明智的,哪怕那里有很多的原主角团队成员,接收后能获得特殊属性加成,对于于鸿来说也是极不划算。
所以于鸿把自已的组织伪装成好几个组织,至少在外人看来是几个组织,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于鸿提出这个提议后很多人不理解,组织不应该是看上去人越多越好吗,却不知当人口多到一定程度就会被更强大的敌人盯上,于鸿强行通过了这项决议。
在自已不够强大时,该示弱就示弱,能不被发现是最好。
在把拉格兰奇作为大本营,并制定好新的法案之后,于鸿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于鸿第二个盯上的目标是本宁堡,由于安德鲁第一次在本宁堡的作大死行动,本宁堡内大量的丧尸被引出了本宁堡,虽然现在本宁堡内还有很多丧尸,但已经不妨碍于鸿手中队伍的清理了,里面的丧尸甚至还没有拉格兰奇没被清理前的数量多,在第二次本宁堡行动时,那些被引出本宁堡的丧尸又再次被安德鲁向南边引走,按它们的行走速度,这片尸群现在应该已经快到佐治亚南边边境了,如此庞大的尸群数量,让这一路上的幸存者损失惨重,吃尽了苦头。
由于本宁堡初期布置的防御措施基本还算完整,所以占领后只需要稍加修补就能进行防御,可是本宁堡太大了,甚至比拉格兰奇还要大上好几倍,光面积来算就是监狱的七千倍,它甚至比拉格兰奇更像是一个组织的大本营,容纳十万人轻轻松松。
本宁堡的清理工作就交给三队的安德鲁了,于鸿又给他加派了三百的战斗部队人手,本宁堡这一片本来就是于鸿的重点关注对象,这一年以来,安德鲁基本上就没怎么离开本宁堡这一片,他会经常性的从本宁堡内带出一些大型军用设备,这些东西对于组织来说非常有用,现在组织一共有八座直升机,其中有七座都是安德鲁从本宁堡带回来的。此外,几个分基地也都建了小型的直升机停机坪,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
除了这些大型军用设备外,安德鲁还经常带回一些其他的物资和装备,这些东西虽然不像直升机那样显眼,但同样对组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装甲车、武器、弹药、医疗用品等,都是组织日常运作所必需的,而安德鲁每次带回的这些物资,都能让组织的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说组织发展壮大的最大功臣就是安德鲁。
安德鲁在这段时间里得到的武器装备与本宁堡原本拥有的弹药数量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要知道本宁堡内部本来就散布着大量的武器装备,而且这里面可不仅仅只有一个弹药库。然而于鸿仅仅只是拿走了其中一个弹药库的库存,就已经让薪火组织彻底摆脱了弹药短缺的困境,想象一下,如果他把所有的弹药库都搬空,那会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景。
在拉格兰奇建设的三个多月期间,各营地也陆陆续续招收了两千人口,这些新加入的人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地方,他们有的是因为粮食断绝,有的则是想要寻找一个安全稳定的居所。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本宁堡被成功攻打下来之后,将会有更多的人口涌入其中,到时候尽管本宁堡略显空旷,但至少已经有了人员来进行防守。
与此同时,原本的工厂基地也将逐渐转型成为哨所,以更好地戍守本宁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强对本宁堡的保护,还能提高整个地区的安全性,本宁堡的居民和三队成员将被单独拉出来并成立一个独立的组织,他们将身着黑色武装装备,并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个组织在外人眼中将与薪火组织毫无关联。
当于鸿全力以赴地开发拉格兰奇时,他的战斗队并没有闲着,一队的队长乔带领着队伍沿着亚特兰大继续向北行进,他们穿越佐治亚边境,进入了田纳西州,除了留下一些人防守终点站外,其余队员分成十几个小队,向四面八方进发。
最近于鸿收到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佐治亚西边的亚拉巴马州首府蒙哥马利西部的一个拥有两万多人的社区突然崩溃了。
得知这个消息后,于鸿毫不犹豫地下令让二队的奥斯卡立即从瓦利出发,直奔蒙哥马利,于鸿让奥斯卡到达蒙哥马利后尽量查清楚社区沦陷的原因以及收拢幸存者,这次行动可能会收拢到大量的幸存者,而这些幸存者正是组织目前所急需的人口资源。
四队则继续探索在佐治亚中部和东部区域,这里其实才是于鸿接下来时间的重点关注方向。
薪火营地的广播不对外发布消息,但每天都会接收到很多地方的广播信息,有人会专门负责收集里面的信息,经过归纳后,于鸿发现自已周边还真是有好多的大型组织。
离自已最近的就是蒙哥马利,现在已经沦陷了,而东海岸南部一片,佐治亚和佛罗里达的沿海岸一共有三个大型势力,人口都在万人以上,不比联邦人数少。
由于离得太近,于鸿估计这三个组织应该已经相互之间有了联系,这些组织之间相互竞争、合作,可能已经形成了复杂的关系网,于鸿需要深入了解他们的情况,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于鸿做好了规划,他决定等待本宁堡的行动圆满完成后,便立刻踏上向东方进发的征程,他将目光锁定在了梅肯附近的一座小型城市,并计划将其作为四队的主基地,这个基地的运作模式将会与本宁堡如出一辙,一旦建设工作大功告成,他将以全新的势力身份去接触那三个势力。
与此同时,三队仍需坚守在本宁堡执行任务,因此南方的探险重任便落到了五队肩上,亚当率领着五队成员越过本宁堡,继续向南挺进,直达不养闲人的佛罗里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