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人皇

《三国之人皇》

第一百七十五章亡楚(三)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刘备与诸葛亮相对而坐于草堂之中,室内宁静祥和。

只见一小童轻手轻脚地端着一壶热气腾腾的香茗走了进来,放在桌上后,向二人微微行礼,旋即便悄然退下。

刘备率先打破沉默,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凝视着对面的诸葛亮,缓声问道:“先生可是知道些什么?”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急切与期待。

诸葛亮轻拂衣袖,微微一笑,回应道:“亮也不过是略窥一二罢了。如今之局势,大汉气数将尽,已然是回天乏术。依我所见,合该司马氏坐拥天下,此乃大势所趋啊。”说到此处,他不禁轻轻叹息一声。

然而,话锋一转,诸葛亮接着说道:“但阁下的横空出世,却犹如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彻底改变了这原有的历史轨迹。原本注定要走向灭亡的大汉王朝,竟因您的出现,重新焕发出了雄浑磅礴的生机!”他的目光落在刘备身上,满含敬佩之意。

刘备听闻此言,心中暗自感慨万千,他稍稍平复一下情绪,诚恳地说道:“既然先生对此皆已明了,那备也就不再赘言了。今日冒昧前来,只为恳请先生出山相助,一切全凭先生自愿抉择。”

说罢,他双手抱拳,向着诸葛亮深深一揖。

诸葛亮连忙起身还礼,动容地说道:“陛下不顾自身安危,深入这艰险之地亲自登门拜访,亮实感万分荣幸且深受感动。”稍作停顿,他继续说道:“其实,亮并非不愿出山效力,只是一直在等待那个能够真正实现抱负、拯救苍生之人的出现。而今,见到陛下如此胸怀壮志、仁义满怀,亮愿倾尽所能,辅佐陛下成就一番伟业!”

听到这里,刘备喜出望外,激动地站起身来,紧紧握住诸葛亮的双手,朗声道:“先生之意,莫非是愿意出山辅佐于我?”

诸葛亮微笑点头,应道:“正是!亮在此卧龙岗已恭候陛下多时矣。今日得以相见,虽非旧日相识,但我们皆是为了同一个伟大的梦想而不懈奋斗。亮必当全心全意,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在得到诸葛亮那肯定而准确的答复后,心中喜悦之情如潮水般汹涌澎湃,脸上更是绽放出了无比灿烂的笑容。

正当他沉浸在这欣喜之中时,突然间,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随着脚步声越来越近,只见三道身影缓缓地走了进来。

这三人踏入屋内,目光先是好奇地扫过四周,随后便落在了刘备身上,他们看着眼前这位气质不凡的人物,眼中流露出些许陌生之色。

此时,诸葛亮微笑着移步走到三人面前,开始向刘备逐一介绍道:“陛下,这位乃是崔钧,字州平,乃博陵安平人士。”说着,诸葛亮将手轻轻搭在了崔州平的肩上,示意其向前一步与刘备相见。

紧接着,诸葛亮又指向另外一人说道:“这位是石韬,表字广元,乃是颖川之人。”石广元听闻介绍,连忙向着刘备拱手行礼,态度恭敬有礼。

最后,诸葛亮指着剩下的那位男子介绍道:“此位是孟建,表字公威,来自汝南郡。”孟公威同样向刘备行了一礼,以示尊敬。

刘备没想到眼前三人竟然是“诸葛四友”中的崔钧、孟建、石韬三人,徐庶早已在杨林麾下任职,刘备是知道的。

备今日得见三贤,实乃备之荣幸,刘备很是礼貌的拱手做礼。

崔州平三人见此立马回礼,山野草民能够得见陛下圣颜,是我等的福分。

刘备询问三人是否有意出仕,并表明会依据才学认定官职。

崔钧三人本来不太愿意出仕,但刘备的态度十分诚恳,再加上诸葛亮在一旁劝说,最后崔钧三人愿意入仕。

刘备对于此行十分满意,不仅得到了卧龙凤雏,还得到了崔钧三人,此行可谓是收获满满呀。

一行人刚离开草庐走出八卦阵,就见远处一男一女走了过来,诸葛亮上前迎接几步,回到刘备面前介绍。

陛下这位是我三弟诸葛诞,外出今日才归,这位是亮的妻室,名叫黄月英。

诸葛诞和黄月英冲刘备行了一礼,刘备见诸葛诞不过二十几岁的模样,却是朝气蓬勃很有精气神。

在看一旁的黄月英,皮肤虽然有些黝黑,但不是非洲人黑人那么黑,样子也是十分好看,不失为当世美女。

早就听闻荆襄名士黄承彦有一女,熟读百书才华艳艳,尤其是擅长木工之数,尤善创造。

今日一见果真如此,孔明当真是娶了个好妻子呀。

谢陛下夸奖,黄月英被刘备夸的有些不好意思,微微的往诸葛亮后面靠了靠。

黄夫人既然擅长木工之术,朕在朝中有一大臣也擅长此道,叫马钧现在是军械监的监正。

黄月英听到马钧的名,眼神闪过一道亮光,陛下所说的是马钧,马德衡吗?

正是,日后黄夫人可以与马钧,在学术上进行一些交流,刘备面带微笑的说道。

可是陛下难道不会觉得这是奇技淫巧吗?

此言一出崔钧三人看着黄月英,又看了看刘备,不知道刘备该怎么回这句话,毕竟在绝大部分人眼中,除了儒家正道之外还有治国之道外,其它的都是奇技淫巧,根本不值得一提。

黄夫人此言差矣,将士们攻城掠地所用的器械,不就是匠人所做,百姓耕种用的农具,不也是匠人所做。

琴棋书画虽然与治国之道不搭边,但也是诸子百家中一份子,内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外可展现我华夏文化之精彩。

诸子百家,百家之道,无一废道,无一奇技淫巧之道,所展现的都是我华夏之道,是我泱泱华夏地大物博,文化高深久远之道。

可能黄夫人不知道,朕已经决定在全国修建新式学堂,并且不单单以儒家学说为主流,而是兼容百家学说,各展其所长。

如果单一的学习儒学,就有可能造成有才者的流失,开始诸子百家之学堂,可以做到物尽其用,可以让每一个学子在自已所喜欢的学说中,展现自已的风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