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璐是真的想陈元生,深入骨髓的那种想,晚上睡觉都要弄个布偶抱着,满足自己的幻想。
大概一分钟左右,王思璐便松开了双臂,抬头迎接陈元生的吻。
“嗯,坐下休息一会儿,最近忙吗?”
在这种场合,两人也没纠缠多长时间,陈元生摸着她的后背,小声说道。
“还行吧,不算忙。今天下午我去你的千纸鹤公司采访、拍照来的。嗯~~”
从男人怀里出来,王思璐深吸一口气,但并没有去沙发坐,而是抬头小声道:“晚上回家吧,我给你炒菜……”
陈元生看了看表,轻轻摇头:“恐怕是不行,待会5点半左右,谭总会带一批人来谈事情,还不能确定谈到什么时候,”
“这样好了,你要是不急着回去,就在公司休息室待一会儿,我这边谈完之后,带你去我的别墅,咱们一起晚餐。”
王思璐还带着泪花的俏脸轻轻点了点:“嗯,我……我不是一个人来的,还有个朋友呢,要不用你的车,带她出去逛逛,6点多的时候我再回来。”
“去吧……但别用那辆奔驰逛街去,太扎眼,让栋材开那辆桑塔纳2000.”
王思璐很懂事的走了。
陈元生却又多了个心事,他要为王思璐未来的发展谋划布局。
他身边不需要花瓶。
当然,余晴除外。www.panguxs.org 盘古小说网
晴姨在二色织的存在感很低,她知道自己能力不足,别人也看出来她能力不足,于是她很低调,尽可能的不发表意见。
对于其他女人,陈元生不希望她们是花瓶,每个女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供自己消遣的工具。
【如果一个男人,只想到泡妞,只想到床上那点事,那是玩弄感情,是为人不齿的渣男。】
【但如果你的出发点,是想让她们成就一番事业,让她们成为社会名流,是不是满满的正能量?】
【我自己都被我自己感动了!】
……
5点25分,谭雅、老钱、刘鸿森教授,带着另外三个中年男人来到了远盛实业。
看着人比较多,陈元生提议去会议室谈。
来的三个人里面,那个地中海发型,戴黑框眼镜的;还有那个肤色偏黑的瘦高个,陈元生都不认识。
但另外一个头发半白,留着后分发型,穿西装不打领带中年人,他还真有印象。
这人姓李,是江东工业大学的教授,叫啥陈元生不记得了。
李教授其实为人很正派,也很有水平,但下半辈子都没顺心过。
他有一儿一女,儿子公费去米国读研,然后说啥都不回来了,父子俩为此还断绝了关系。
女儿李云溪,很漂亮、很有能力,本科毕业就留校任助教,38岁评正教授,但婚姻不顺,结婚3年就离了婚,然后终身未婚。
你说李教授这辈子过的,为儿女操碎了心,结果是瞎操心,一点用没有。
陈元生之所以知道李教授的情况,是因为李云溪他俩是同龄人,当年陈元生第二次离婚后,有人还给他介绍过李云溪。
结果李云溪没看上他……艹!
在正式交谈之前,刘鸿森教授作为中间人,先把带来的这三个人挨个介绍了一遍。
史春雷,曙光电子厂副厂长。
钟嘉义,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李庆良,工业大学电力电子学院教授。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史春雷作为曙光电子厂搞技术的副厂长,也在为电子厂未来的发展方向考虑,但目前电子厂遇到了一些资金困难。
通过了解,他得知远盛实业现在发展迅猛,陈老板资金雄厚,有心找陈老板以股权融资的形式入股电子厂。
但是史春雷跟远盛实业没有半点交集,总要找个说话有分量的人来沟通。
史春雷听说刘鸿森教授在二色织担任产品研发顾问,而且厂里还给配了车,很有地位。
既然关系到了工业大学这边,那就难不住史厂长了。
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的钟嘉义教授,跟史春雷在70年代就合作,而且合作了三年,几百个日夜同吃同住。
曙光电子厂还是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的实习单位之一,两人这么多年一直有往来,关系相当好。
但是钟嘉义跟刘鸿森不熟,于是又找到了李庆良教授。
李庆良跟刘鸿森住一栋楼,两家的关系相当好。
于是史春雷和钟嘉义找到了李庆良,李庆良再带着他俩去了刘教授家。
刘教授觉得这是个好事,于是跟老钱研究了一番,两个人去找了谭雅。
最后,谭雅给陈元生打了电话,这才带着他们五个来到这里。
这一圈虽然绕的很大,但都是“实在关系”。
最重要的,史春雷这个副厂长,是个实实在在搞技术的副厂长,在业内威望很高,他是真为曙光电子厂的发展着想,绝对没有拉来资金自己能贪多少那种想法。
而且曙光电子厂还是有不少技术积累的,破产了也确实太可惜,能抢救一下就抢救一下。
这几位教授也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才愿意帮个忙,牵个线。
陈元生对曙光电子厂有几个印象。
第一,曙光电子厂70年代研发的那款重达14斤的收音机,在80年获得过全国优质奖,在后世的20年代,那款收音机被收藏家们炒作到了一万块钱一台。
第二,曙光电子厂是2000年正式破产的,他们上马了一条vcd生产线,产线刚投产,vcd产业就崩溃了,其实是加速了厂子的破产。
第三,电子厂破产后的资产包,被卖给了一家专门处置这种资产的公司,在2006年,那块500亩的厂区,被地产商以每亩126万的价格拍走。
理论上来说,电子厂的包袱比二色织要小的多。
因为电子厂没有太多的贷款,没有重投资。
二色织要上进口的纺织机械,动辄千万。
电子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它的收音机、录音机生产线,基本都是手搓类型。
但是有一点,曙光电子厂是60年代的老厂,第一次扩建是在73年,职工年龄偏大,40岁以上职工占五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