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钟声敲响,伴随着寒风凛冽,前方传来战况激烈的消息。东部沿海的防线不断被日军突袭,边疆的号角声响彻四野,战鼓轰鸣震撼大地。张宇收到急报后,立刻召集几位重臣商议,神情冷峻,目光深沉。他心中明白,此刻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战局成败,必须步步为营,毫无疏忽。
“大人们,敌军来势汹汹,东线战事已经紧急,”张宇沉声说道,随即挥手展开地图,“东海防线必须固守,日军意图偷袭,今夜之战可能是我军的首场硬仗。”
沈清言神色凝重,立即提议:“陛下,臣以为应立即增派军力,另外,地方官府需安抚百姓,减少恐慌。”张宇点头,命令沈清言率领京城驻军精锐赶赴东部,同时通知地方各级官府做好支援准备,维护百姓的安全。
司徒凌风则站了出来,语气坚定:“陛下,敌军突袭之时,咱们可以设伏,选几位精兵,在日军后方设伏,扰乱敌军的补给线,断其后援。”
张宇闻言赞许道:“好,司徒凌风,你与沈清言一道前往东部,不必硬攻,务必以智慧取胜,消耗其兵力。”
话音刚落,朝堂上下齐声应和,众人一同商讨详细的作战部署,确保此次战事迅速而有效。
不久后,沈清言和司徒凌风带着一队精锐悄然出发,夜色中,马蹄声和着风声穿过皇城,朝着前线急速赶去。一路上,沈清言思考着如何调度资源,如何在战场中迅速适应局势。而司徒凌风则仔细分析沿海的地形,琢磨如何利用地势阻断敌军的补给线路。
与此同时,张宇并未在京城停歇,他不断调度军资,查验户部账目,命人严查各地赋税征收情况,确保军中无缺。同时,他加强京城防卫,以防敌军趁虚而入。张宇深知,稳住京城的稳定才是对东部最大的支援。
几日后,沈清言和司徒凌风到达前线,第一时间展开布防和侦查。东部战事激烈,边防将士已经日夜苦战,士气虽不减,但体力明显消耗。沈清言见状,迅速安抚士兵,命人加紧分发粮草,并鼓励将士们尽量保存体力。
傍晚时分,司徒凌风带着一队轻装精兵,埋伏在敌军的补给线旁。月色朦胧中,只见数十辆辎重车在日军护卫下缓缓驶过,一旦此处辎重被破坏,敌军的补给将会严重受限。司徒凌风观察片刻,向身旁精兵示意,低声道:“待敌军护卫走出伏击圈,咱们便动手,务必将这批辎重截断。”
数名精兵屏气凝神,目不转睛地盯着辎重车,待敌军护卫渐行渐远,司徒凌风猛地扬手,示意队伍突袭。精兵们迅速行动,闪电般冲出,悄无声息地将辎重车拦截。敌军护卫反应过来时,已被我军精锐围住,打得措手不及。
短短一刻钟,司徒凌风便带领精兵完成突袭,将所有辎重车焚毁。此时,敌军援兵逐渐逼近,司徒凌风立刻下令撤退,留下几名轻骑,放出烟火信号,告知其他部队阻击敌军。待敌军赶至,战场早已被清扫干净,所有物资化作灰烬,敌军怒火中烧,却一筹莫展。
而与此同时,沈清言也在前线布置了层层防线,不断激励将士士气。她在战事中冷静分析,不断调整部署,在日军攻势最猛的时刻率先发现敌军的破绽,并指挥将士们成功击退敌军多次。东线一带战事逐渐转为胶着状态,敌军的攻势渐渐放缓,士气也随之低落。
数日后,前线捷报频频传回,张宇得知前线战事逐渐稳定,心中稍稍放松。他召集众臣,着手讨论下一步的外交策略与边境防御巩固事宜。他意识到,日军的袭扰不会轻易平息,只有加强各地防务,增强国防力量,才能真正稳住国家的长治久安。
朝堂内众臣依次上奏,张宇仔细倾听各方建议,并亲自为边疆将士的补给亲自批复,确保每一份物资都能够及时送达。
夜深,张宇一人在御书房内静坐,思索着未来的布局。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心中有了更为长远的计划:不单是防守边疆,而是将整个国家的军备力量提升一个层次,为将来可能的战役做好准备。
他起身走至窗前,看着夜空深沉,心中默念着:“国家兴盛,民心安定,皆仰仗这一身责任。唯有不懈奋进,方能无愧于江山。”
喜欢光绪之路:系统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