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和《礼记》还有《孝经》基本都包括其中了吧?”
全文通读下来后,李世民惊讶的自语道:“而且内容还全面涉及了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作为教育学子道德的文句堪称完美啊!”
其余大臣们也纷纷点头,这篇《弟子规》,的确是目前最应景的文句了。
偏偏它不仅应景,还写得的确很不错!
当即,许多文臣武将们都纷纷表示自愧不如,这评比也不用继续接着评了。
毕竟李祐的文采有目共睹,在这天下就算不是第一也绝对能排进前三,在这方面上输给李祐,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何况现实也的确如此,要是他们临时花十几二十分钟想出来的东西,就能够比拟流传了这么久成为经典的《弟子规》,那还得了了?
“恭喜楚王殿下啊,作品能被刻在石碑上永为流传!”
“想必以后国子监大学的学生们,也会每日诵读这《弟子规》吧?”
“您的大名和文句足以因此流芳百世!恭喜了!”
当即,群臣百官们都朝着李祐拱手道贺,这一幕也深深的映入到了台下众学子的眼帘之中。
https://
“太厉害了……竟然真的只靠自己一人不假思索的写出来的东西,就击败了这么多大能的作品!”
毫无疑问的,这一场景将会永远的刻在他们的心中!
……
有了这件事情之后,似乎为李祐更添名望,也
让李承乾更加的有危机感了。
这逼迫他不得不加快手脚,至今他的人手,基本上大半都已经靠着修建宫殿之名进入到了皇宫内部。
那么下一步,就是增加人手,来保证成功率。
可在侯君集被李祐干掉,长孙无忌被李祐打得半死不活的情况下,偏偏李承乾的党羽派系还被李祐打得离死不远,他能调集的人手少之又少。
在这种时候,李承乾想到的办法就是——找突厥人来帮忙!
自从东突厥被唐朝打败之后,数以百万计的突厥人涌入到了大唐境内,因此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庞大势力。
而为什么李承乾敢肯定他们愿意帮助自己呢?因为李承乾其实有个小爱好,就是他特别的崇洋媚外喜爱突厥的文化,并且很多人都知道这一点。
在历史上,李承乾无疑就是唐朝版的哈突厥一族。他不仅平时经常穿突厥的服饰,还招募百余名青年,和他一起解下汉家发型,扎起了突厥的发辫,他们在长安城招摇过市,市民们人人为之侧目。
此外,李承乾还学突厥语,像突厥人一样在东宫的花园里建帐篷,还在帐篷前像突厥王族那样立起一个狼头旗!
光外表学突厥还不过瘾,李承乾在行为上也学习突厥。他和自己的奴才像突厥人一样,抢掠百姓的牛羊,然后放在炉火上烤熟,然而大家像突厥人一般用刀割肉分而食之。
其后,李承乾又想出个新玩法。
装成死去的突厥可汗,让自己奴才为自己哭丧,按照胡人的习俗,在君主死后都会用刀割自己的脸,让血与泪一起流下,李承乾竟然让自己的奴仆们也这么做!
看着奴仆们痛苦的血流满面,玩得高兴的李承乾骑马狂呼:“等我当了皇帝,率领数万骑兵到塞北,然后解开头发,扎起胡人发辫,做阿史那思摩的一个小官,岂不快哉!”
当时的李承乾本来能够当唐朝皇帝,却居然想要当一个亡虏的臣仆,李承乾这“哈突厥”是已经哈出了神经病。
而现在的李承乾崇尚突厥文化,虽然还没以后那么的张扬,但无疑很多突厥人也都是有所耳闻的。
这么明显的亲善突厥的举动,就代表着李承乾在继位后突厥人一定会过得更好,甚至很可能李承乾只重用突厥人而不使用汉人,久而久之大唐也名存实亡,成为新突厥了!
别说这不可能,毕竟李承乾的理想都是去当个突厥的臣子,那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那么为了自己未来的好日子,或者是能够复兴突厥国,这些突厥人当然愿意帮李承乾这个史上最早地位最高的“汉奸”了!
不过这样的行为,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戒备反对的。
“楚王殿下,近日太子殿下私引突厥人,相互狎昵,如达哥支等突厥人,人面兽心,难以教化,把他们引进内室,甚为不妥!还请楚王殿下劝解一番太子殿下,并禁止突厥
人进入东宫!”
就在今日的朝参上,一代名臣于志宁上书道。
于志宁作为历史上的唐朝宰相之一,无疑是身具大才的,不过他现在的身份是太子左庶子,自动便会被打上太子派的烙印,因此平日里他也很少和李祐接触。
如今李祐看他再也忍耐不住,显然是已经劝解过李承乾很多次了,却一点用处都没有,实在是无计可施才求助于李祐。
不过这对于李祐来说是好事啊,因此他笑眯眯的说道:“前段时间,本王还听闻皇兄多日来闷闷不乐,恐有心病呢,而素闻皇兄喜爱突厥,假若我禁止此事,说不定皇兄真的会心病发作!”
这是之前太子派的大佬人物们,用来逼迫李祐同意李承乾建造宫殿的说辞,如今又被李祐拿来化为己用。
于志宁听得是哑口无言,毕竟李承乾的处境确实是糟糕至极,你要说他没有积郁都是没人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