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几日,李祐就是像第一天的上朝一样,神速的解决问题,再神速的回去补觉。
至于早睡让自己不必睡回笼觉什么的……不存在的,修仙真快乐!
这不是李祐娇气,而是古人起得真的是太早了,完全不符合李祐现代化的生物钟。
这样虽好,不过久而久之,也逐渐有很多臣子感觉出不对味来了。
“咦?总觉得……我好像基本上没什么用了啊?”
在以往,那都是提出问题之后,李世民会先问爱卿们有何见解啊,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再一起商讨出最佳的解决方法。
可现在却不同了,李祐自己一个人全部搞定,根本就没有他们插嘴的空间啊!
况且就算他们想插手,也根本就无处下手,因为没人能像李祐那样,把从开头到结尾的全部问题都一字不差的记在脑海之中!
这样的讨论声,在文臣武将之间越演越烈,马周得知后更是热泪盈眶。
“你们终于能理解我当初在幽州的感受了吧!”
正因为楚王殿下的能力实在是太强,所以在他身边做事,很容易就会变得自己好像无事可干,简直就如同毫无用处一样!
久而久之,许多大臣一看,感觉这样不行啊!
如此一来,岂不就像是他们满朝文武,都被一小儿比下去了?
楚王殿下是很厉害不错,但他们难道不要面子啊?这样下去说不定民间都会有传言,说以群臣百官之能还不如一楚王殿下,
简直如同花瓶陪衬一般!
文人一般都是很注重名的,因此是万万无法容忍这种事情的发生。
而且在以前,大唐那是有明君贤臣的美名,臣子以敢于谏言闻名,李世民则是以善于纳谏而被人称赞,又哪里像是现在这样?
如今的朝参,只不过是楚王殿下的个人秀罢了!
这种情绪在积压之下,让朝廷暗流涌动,终于在这一次的朝参之中爆发了出来。
“诸位大人可还有问题?没有的话,就散场了,都请各回各家吧。”
李祐打了个哈欠,做最后的总结。
这副模样也让许多人眉头一皱,同样是李祐非常为人所诟病的一点,在他们看来,朝廷上乃是严肃的场合,楚王李祐的这个态度算什么事?
“殿下且慢,臣有事启奏!”
正在李祐准备撤退之时,李孝恭忽然踏了出来。
李祐定了定神看向他,这位李孝恭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位之中,可是仅次于长孙无忌的第二名,可见其难搞程度。
“李大人有何要事?”
李孝恭当即道:“启禀殿下,臣今日所言之事,是大唐遗留已久的根基性问题了,也是我礼部花费许久时间都无法解决之事,民众百姓们普遍不识字,还有……”
等李孝恭讲完之后,李祐也大概听明白了。
简而言之,就是个民众百姓的识字率不高没文化的问题,从春秋战国开始到现在就一直没能解决掉,大多数百姓还是处于愚昧无知
的懵懂状态。
这在李祐看来,原因有二。
一是在唐朝的读书门槛太高,在此之前基本都被世家豪强所垄断,这样世家豪强也能保证日后为官者大多是他们权贵阶级的,而非出自寒门。
虽说李祐已经靠活字印刷术,将购买书籍的成本降到了最低,可寒门学子寒窗苦读的时间还是太长了,并且大多数人因为没时间所以不事生产,就导致家境更加的贫困。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越来越多的百姓人家不愿将子女送去学堂的原因,只因为需要付出的成本和时间都太高了,到最后还可能只换回来个无用穷书生而已。
而需要的时间太长,则是涉及到了第二个原因。
那就是李祐认为唐朝的启蒙教育实在是太垃圾了!
在教生字的时候,这个时代的惯用方法,是使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字的读音,毫无疑问这个方法简直烂到了极点。
不仅非常的麻烦,而且很可能到最后得出的读音,还不一定准确。
如此一来,光是要将那常用的几千个字都学全,那都需要好久好久的时间了!
“本王知道了,李大人先退下吧。”
想到这里,李祐点了点头,心中已经有了隐约的解决方案形成。
不过在其他人看来,却并非如此。
“这下糟糕了!毫无疑问是楚王殿下之前太过锋芒毕露,所以才会造成如今的局面,一下子就给楚王殿下出了个大难题啊……
孔颖达看着李孝恭带着冷笑退回队列之中,内心中闪过一丝担忧之色。
他作为国子监祭酒,自然很清楚这个情况的棘手程度,别说是大唐了,就算是在大唐之前,乃至于从有文字出现的时代一直到现在,这个问题都是始终存在的!
也就是说,此乃无数的先贤大能,都根本无法解决的最大难题!
而现在李孝恭将这个问题丢给李祐,显然是想狠狠的挫一下李祐的锐气,叫他知道他并非是可以解决天下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