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老祖宗那些事儿

《趣谈老祖宗那些事儿》

第3章 :拥立齐孝公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春秋五霸之宋襄公传奇

第三章:拥立齐孝公

宋襄公在集市上扬名之后,自我感觉颇为良好,仿若自已已经是那众星捧月的仁义楷模,正飘飘然间,齐国那边却似炸响了一声惊雷,将平静的局势搅得混乱不堪。

想那齐桓公,昔日里可是威风凛凛、称霸诸侯的人物,犹如那翱翔天际的雄鹰,俯瞰着天下众生。然而岁月不饶人,疾病如同恶魔一般缠上了他,将他那强壮的身躯逐渐拖垮。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虽气息奄奄,却仍心系齐国的未来,他深知自已一旦离去,齐国这庞大的船只便会失去掌舵之人,在汹涌的波涛中面临触礁沉没的危险。于是,他强撑着最后一丝力气,将太子昭唤至榻前。他那眼神中满是忧虑与期望,紧紧握着太子昭的手,声音虽微弱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儿啊,为父大限将至,齐国的未来就交托于你。如今这局势,犹如暗流涌动的深海,危机四伏。宋襄公此人,虽行事有时略显迂腐,但其对仁义之道的执着,恰似那明亮的灯塔。你若遭遇困境,可速往宋国求助于他,他定会念及仁义之名,对你施以援手。”言罢,这位曾经的春秋霸主便缓缓闭上了双眼,与世长辞,只留下太子昭独自面对这即将分崩离析的局面。

太子昭这边,尚未从丧父的巨大悲痛中缓过神来,齐国国内便已风云突变。公子无亏,此人心术不正,对国君之位垂涎已久,犹如那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一直在等待着时机。如今齐桓公已死,他觉得机会来了,便迅速联合了一帮心怀叵测的大臣与贵族,这些人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纷纷聚拢在公子无亏身边。他们在齐国的宫廷之中兴风作浪,凭借着阴谋诡计与武力威慑,硬生生地将太子昭从原本属于他的位置上驱赶了下来。太子昭满心悲愤与无奈,他深知自已势单力薄,若继续留在齐国,恐有性命之忧。于是,他只能背井离乡,踏上了前往宋国的逃亡之路,此时的他,就像一只失去巢穴的孤雁,在风雨中飘摇。

宋襄公听闻太子昭前来求救,心中那股“仁义之火”瞬间被点燃。他胸脯拍得震天响,仿佛自已的胸膛是一面战鼓,能够鼓舞士气,“太子莫要担忧,本公子一生以仁义为信条,此等不仁不义之事,我岂能坐视不管?定当助你夺回那原本就属于你的国君之位,让那些肆意妄为的逆臣贼子知晓,这世间的公理正义或许会因种种阻碍而有所延迟,但它绝不会被埋没,终有一日会如那破晓的曙光,驱散黑暗。”可当他转身筹备出兵事宜时,却犹如被一盆冷水当头浇下,瞬间清醒了过来。只见宋国的军队,人数稀少得可怜,士兵们一个个面黄肌瘦,好似营养不良的庄稼。武器装备更是破旧不堪,那些刀剑,刃口钝得像锯子,盾牌上满是裂痕,仿佛轻轻一敲就会碎掉。与强大的齐国军队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就如同蝼蚁妄图撼动大树一般。

但宋襄公岂是轻易会被困难吓倒之人?他那脑袋里的主意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冒了出来。他立刻派出使者,这些使者如同穿梭在各国之间的信鸽,带着他的书信奔赴各个小诸侯国。“各位诸侯国君,如今齐国大乱,仿若那失序的棋局,黑子白子搅作一团。若我们对此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他日这天下必将陷入无尽的混乱之中,你我皆难独善其身。此刻,正是我们挺身而出,彰显正义之时。让我们携手并肩,出兵助太子昭复位,此乃仁义之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待事成之后,我们的英名必将铭刻于青史之上,为后世所传颂。”

各国诸侯收到书信后,反应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诸侯国国君胆小如鼠,一听到要与齐国为敌,吓得脸色苍白,仿佛看到了死神在向自已招手。他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宋襄公的请求,“宋国这是自不量力,想要去招惹齐国这头巨兽,可别把我们也拖下水,我们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想惹麻烦。”有的诸侯国则犹豫不决,国君坐在朝堂之上,眉头紧皱,像那陷入迷宫的行者,不知该往何处去。他们心中权衡着利弊,“这事儿风险太大了,万一失败了,我们的国家可就会遭受灭顶之灾。可若是不去,又怕被其他诸侯国诟病,说我们不讲仁义。”然而,也有那么几个小诸侯国,被宋襄公那慷慨激昂的“仁义”言辞所打动,犹如被洗脑了一般,决定追随他一同出兵。

宋襄公见有了几个帮手,心中大喜过望,那兴奋劲儿就像一个孩童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糖果。他率领着宋国那为数不多的军队,以及几个小诸侯国拼凑起来的联军,踏上了前往齐国的征程。这一路上,可谓是状况百出,困难重重。士兵们由于长期缺乏训练,身体素质本就不佳,没走多远,就有许多人开始叫苦不迭。有的士兵鞋子破了个大洞,脚趾头都露了出来,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像个滑稽的小丑;有的士兵肚子饿得咕咕叫,那声音在行军途中此起彼伏,仿佛是一场别样的交响乐。宋襄公在队伍里忙得像个旋转的陀螺,一会儿跑到前面去给士兵们打气,“兄弟们,莫要气馁,我们是仁义之师,是为了正义而战。正义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会赋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战无不胜。只要我们心中坚守着仁义,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一会儿又跑到后面去解决各种突发问题,一会儿指挥着士兵们修补破损的车辆,一会儿又安排人去寻找食物和水源,整个人累得气喘吁吁,但眼神中却始终透着坚定。

终于,联军抵达了齐国边境。公子无亏得知宋襄公率军前来,也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亲自率领齐国的大军在边境严阵以待。两军对峙,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只见齐国军队阵容整齐,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武器精良,在阳光的照耀下,铠甲闪烁着寒光,仿佛一片钢铁的森林。而宋襄公这边的联军,看起来则显得有些寒酸,士兵们的装备参差不齐,队列也不那么整齐。但宋襄公却毫无惧色,他昂首挺胸地站在阵前,大声喊道:“公子无亏,你这忤逆不孝、不仁不义之徒,竟敢违背你父亲齐桓公的遗愿,公然抢夺太子之位。你眼中可还有王法?可还有这世间的公理?今日,本公子便要代表正义,讨伐你这等恶徒,让你知道,仁义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公子无亏在对面听闻此言,却只是冷笑一声,那笑声中充满了不屑与嘲讽,“宋襄公,你莫要在此处大言不惭,装腔作势。你以为你带着这一群乌合之众就能与我齐国大军抗衡?你也太天真了。这国君之位,本就该有能者居之,太子昭软弱无能,如何能担当起齐国的重任?”

就在双方即将展开一场生死大战之际,齐国的大臣们却在后方坐不住了。他们深知,一旦内战爆发,齐国必定会陷入生灵涂炭、国力衰退的深渊。他们纷纷围拢到公子无亏身边,像一群聒噪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劝说着:“公子啊,此事万万不可。若我们与宋国开战,无论胜负,齐国都将遭受重创。如今诸侯各国皆在观望,我们若挑起战火,定会成为众矢之的。况且太子昭本就是先君所立,我们如此行事,于情于理皆说不过去。不如我们让太子昭回来,恢复齐国的秩序,以免齐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公子无亏被大臣们说得心烦意乱,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明白他们所言句句在理。他无奈地叹了口气,犹如一只斗败的公鸡,“好吧,罢了罢了,我认输便是。”

就这样,在宋襄公的“仁义”干预下,太子昭顺利地回到齐国,登上了国君之位,是为齐孝公。宋襄公此时可谓是志得意满,他觉得自已就像那传说中的英雄,单枪匹马拯救了齐国于水火之中。他在齐国的宫殿之中,昂首阔步,四处踱步,仿佛自已是这里的主人一般自在。他还不停地向齐孝公灌输自已的仁义理念,“孝公啊,你一定要铭记,仁义乃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所在。只有坚守仁义之道,对待百姓如亲生父母,对待诸侯以礼相待,齐国方能在这乱世之中再次崛起,重铸昔日的辉煌。你看那齐桓公,之所以能称霸诸侯,皆因他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仁义。你要以他为榜样,不可偏离这正道。”齐孝公在一旁唯唯诺诺,表面上点头称是,心中却暗自腹诽:“这宋襄公,想法固然不错,可这世间的权谋争斗如此复杂,仅凭仁义就能治理好国家?怕不是过于天真了吧。”

宋襄公完成了这一“壮举”后,名声如日中天,传遍了诸侯各国。他自已也愈发坚信,自已离那霸主之位已经近在咫尺。然而,他却浑然不知,这只是他在春秋这个大舞台上短暂的辉煌时刻,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流星,虽然璀璨,但转瞬即逝。更大的危机正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在黑暗中悄然逼近,即将把他淹没。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