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范希朝领兵赶跑沙陀人以后,大夏和大食两国领土正式在中亚地区接壤,双方在乌浒河立碑划界。
本来沙陀人卡在两国之间做个倒爷赚取商税,亦可转手加价把大夏商品卖给大食,这让殷琅嬛感到非常不爽,她可不愿意看见沙陀国在河中地区崛起。
殷琅嬛以假道伐虢之计消灭掉沙陀国,沙陀残兵逃往乌浒河以南地区,据传只剩下三王子朱邪执宜还活着,他是天佑元年出生,而今算起来只有五岁而已。
由于三王子朱邪执宜年纪尚小,所以殷琅嬛没把他放在眼里,就算他想要报仇雪恨也要十年后再说。
如今大夏和大食两国在乌浒河立碑划界,殷琅嬛成功稳住黑衣大食的呼罗珊总督,她需要几年乃至十几年时间来巩固地盘。
昭武郡和贵霜郡这两个地方几乎没有任何汉人,殷琅嬛需要大规模移民汉家百姓,尤其还要修建水渠灌溉农田,只有这样才能重新把这些地方变为绿洲城邦。
虽然大唐朝廷曾经统治过中亚大地,但是上百年来皆为羁縻统治,主要还是为了维护丝绸之路的贸易安全,从来也没想过往这边移民戍边。
究其原因在于大唐朝廷没有大规模移民戍边的政策,顶多就是在边境上设置军镇或者守捉,派遣军队维护边疆安全。
大唐建国初年人口数量实在太少,历代皇帝不仅没有移民戍边,反而还把大量百姓迁往内地进行充实,就连近在咫尺的东北地区也没有多少汉人百姓,安东都护府基本形同虚设,更别说万里之外的中亚大地。
葱岭以东的安西四镇倒是有很多汉人百姓,这都要归功于李隆基把战略方向转移到西北地区,再加上大唐人口开始过多,这才迁徙一部分人移民戍边。
目前殷琅嬛封地百姓超过一百万人,她决定从大宛郡和归义郡抽调四万户汉人百姓,让他们迁徙到昭武郡和贵霜郡这两个地方。
殷琅嬛在成功攻占花剌子模绿洲以后,她在唐军降将中意外发现三名虎将,这三人分别便是李奉国、李光颜、李光进。
他们三人攻打沙陀国立下不小功劳,故而得到范希朝的亲自举荐。
殷琅嬛在王宫中召见李奉国、李光颜、李光进。
“参见公主殿下!”
“参见公主殿下!”
“参见公主殿下!”
他们三人恭恭敬敬朝着殷琅嬛弯腰行礼。
“三位将军不必多礼!”
殷琅嬛端坐在软榻上,她仔细观察着眼前这三人。
他们身高六尺有余,魁梧的身躯与坚定的眼神让人敬畏三分,一看就知乃是久经沙场的虎将。
“本公主听闻三位将军皆为蕃将?可我怎么觉得不像啊,不知道还以为你们都是我汉家儿郎!”
殷琅嬛一脸疑惑询问道。
李奉国郑重其事解释道:“启禀公主,我等本为稽胡阿跌氏人,早在大唐朝廷的贞观初年便迁居河曲之地,如今算来已经过去上百年,并且还跟汉人互相通婚,故而外貌模样基本跟汉人没有多大区别。”
阿跌氏属于南单于左厢十二姓,其首领“阿跌贺之”在贞观初年内迁归附大唐朝廷,唐太宗李世民授予他鸡田州刺史之职,后因功赐姓为李。
虽然李奉国只是稽胡阿跌氏人,但李光颜和李光进兄弟两人可是阿跌贺之的后代子孙,出身将门,擅长骑射,在文化上和语言上全部汉化,故而外表看上去基本跟汉人没有多大区别。
值得一提,李奉国原本姓名叫做“舍利葛旃”,他还是李光颜和李光进兄弟两人的姐夫。
殷琅嬛对于这些汉化胡人一律视为汉家儿郎,她的脸上露出微笑道:“那你们从今天开始便是汉人,自古以来汉贵胡贱,也许你们祖上本来就是汉人。”
“这几千年生存下来的人,难道没有三王五帝的后裔吗?只因官籍没能录入所有人的姓名,加之天灾人祸爆发战争,牒谱遗失,故而千百年后谁还记得先祖出自何处?”
在华夷之辨的认知里并不讲究血统论,更多还是强调文化语言乃至衣冠服饰,反正大家都是黄种人,又是同样说着汉语,谁也不知道你是汉化胡人。
李奉国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胡汉理论,他一脸不可思议问道:“公主殿下,我们祖上真是汉人吗?”
殷琅嬛郑重其事解释道:“上古时期先民们主要靠收集食物来养活自已,不管是捕猎还是采集,而这都是属于伸手向大自然要吃的,一旦生长速度跟不上吃它们的速度,先民们就要开始迁徙到下个地方。”
“这种纯粹靠天吃饭的方法存在很大缺点,那就是同等土地面积的区域,能养活的人口会非常有限,而人口要是还想持续增长,那就必须把人分散到更大的地方,说到这里你多少应该能听出端倪了吧?”
李奉国顿时?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他微微点头说道:“这就代表着一个地域很快就会遍布人群,而用不了多久那些分散出去的人就会碰上其他的人,然后双方为了抢夺脚下土地就会爆发战争。”
“你说得对!”
殷琅嬛轻启朱唇补充道:“先民们本来是以氏族为主,这是由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人所组成的集体,然而为了团结更多力量争夺脚下土地,多支氏族便会通过合作乃至联姻形成部落。”
“同源部落还会组成部落联盟,再去跟其他部落或者部落联盟争夺土地,例如诸夏先民在几千年前的涿鹿之战便是如此。”
“在你死我活的战争刺激之下,先民们为了争夺脚下土地付出鲜血代价,自然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随意迁徙,由此农耕和畜牧随着得到蓬勃发展,这样在同等土地面积的区域上便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农耕先民在这过程中驯化五谷,畜牧先民则是驯服牛羊马匹,根据当地环境稳定获取食物来源。”
李奉国闻言不禁佩服起殷琅嬛,她仿佛就是为人指点迷津的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