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逐鹿天下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逐鹿天下》

第128章 编纂类书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洛阳城,洛水码头。

上百名鬼谷弟子驾船驶入洛阳城,船上装着两千多卷典籍,这些典籍都是历代鬼谷子遗留下来的无价之宝,其中不乏有失传已久的孤本。

“参见少主!”

众多鬼谷弟子恭敬有礼朝着秦玉卿行礼。

秦玉卿站在码头上已经等候多时,她轻启朱唇开口问道:“你们可有按照师父吩咐,全部把鬼谷洞的典籍都搬运过来?”

为首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过来说道:“回禀少主,鬼谷洞两千八百卷典籍尽数在此。”

“好,那你们把东西搬上跟我走吧。”

秦玉卿坐上马车直奔郑相如的府邸,后面跟着一群搬着东西的人。

此时此刻,郑相如早已入宫觐见皇帝。

殷无咎在贞观殿接见郑相如,得知他想要编纂一部收集古往今来所有文献典籍的类书,一下子便想起大明王朝的《永乐大典》。

在这一刻,殷无咎顿时醍醐灌顶灵机一动,他一脸激动说道:“既然爱卿准备编纂类书,那朕便助你一臂之力,下诏召集天底下的世家子弟前来洛阳帮忙撰修。”

“多谢陛下!”

郑相如实在没想到殷无咎如此大方,毕竟着书立说能够流传千古,这对文臣来说乃是极高荣誉,同时还能通过着书传播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一直以来,殷无咎都把注意力放到武功方面,对于文治基本没有投入太多精力。

现在大夏朝廷逐渐走上正轨,殷无咎准备开始着手文治,他要找人为前朝修史立传,这是胜利者对失败者历史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警示后人,以史为鉴,务要重蹈覆辙。

“爱卿,朕想委任中书令主持编修唐史,你觉得怎么样呢?”

殷无咎想要听听郑相如有何意见。

郑相如抚须陷入深深思考,他略微沉吟说道:“陛下,臣认为中书令确实适合主持编修唐史,颜真卿刚正无私,让他负责编修唐史最好不过。”

“好,那朕就把任务交给他。”

殷无咎已经为世家子弟安排好工作,即是着书修史,让他们埋头于文献典籍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腾出位子让给寒门庶族。

本来殷无咎还在思考如何削弱朝堂上的世家势力,没想到郑相如无意间给他送来灵感,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虽然殷无咎允许世家势力存在朝堂上,但是他更加想要多元化,最好便是让世家大族、勋爵贵族、寒门庶族三足立鼎。

在郑相如离开后不久,两位皇后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李英娥俏脸露出疑惑之色,她有些好奇问道:“夫君,你为何要召集天底下的世家子弟撰修类书?”

“莫非两位皇后都没体会到朕的良苦用心?”

殷无咎颇为惊讶反问道。

李慕娥挽着殷无咎的手臂娇嗔道:“夫君,你就快点告诉我们吧!”

“是啊,你不说我们怎么知道呢?”

李英娥同样跟着挽着殷无咎的手臂娇嗔道。

在她们姐妹两人联合纠缠下,殷无咎只能无奈解释道:“昔日朕为夺取天下,曾经向关东地区的世家大族出让太多权力,此乃不得已而为之。”

“后来朕顺利夺取天下建立基业,关东地区的世家大族跟着成为元从功臣。朕活着的时候他们自然不敢乱来,可要是哪天朕撒手人寰,你们姐妹两人和孩子们真能接过这副担子吗?”

“为了防范于未然,朕只能想方设法削弱世家大族,尤其还是勋爵贵族的世家大族,既要倚重又要提防,稍微一个拿不准便会引起朝堂倾轧。”

“如今侍中令上奏着书立说,这为朕提供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然这些隐患都是朕所带来的,那么朕就有责任清理干净,终不以此患遗子孙!”

李英娥和李慕娥姐妹两人明白殷无咎的意思,他既要倚重又要提防只有一人,这个人就是她们大哥尚书令李萼。

李萼确实有王佐之才,他能把大夏朝廷治理得井然有序,由此可见他确实很厉害。

只要殷无咎还活着的时候,李萼借他再多胆子也不会乱来。

要是殷无咎英年早逝撒手人寰,谁也不敢保证李萼没有野心。

究其原因在于李萼官居尚书令,一人掌管六部官员,大夏帝国的执政权基本握在他的手上,又是世家大族和勋爵贵族的领头人。

现在殷无咎完全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他在等待孩子们长大成人,或者要有另外一人接替李萼出任尚书令。

突然间,李英娥和李慕娥姐妹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她们不约而同想到自家弟弟李茂。

“夫君,你不妨可以多关注下四弟。”

李英娥亲自向殷无咎推荐荆州牧李茂。

李茂担任荆州牧三年有余,他把荆州各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兴修水利灌溉农田,并且还把土着獠人编户齐民,大力传播汉家文化。

荆州治所襄阳郡,下辖襄阳郡、南阳郡、安康郡、淮安郡、汉东郡、武当郡、房陵郡、富水郡、竟陵郡、江陵郡、夷陵郡、巴东郡、云安郡、南浦郡、南宾郡、澧阳郡、武陵郡等十七个郡。

自从李茂担任荆州牧以后,荆州各郡编户齐民的人口数量得到迅速增长。

荆州就是大唐朝廷的山南东道,天宝末年编有二十九万五千户,大约一百四十一万人。

而今荆州编有四十三万八千户,大约两百三十五万人,良田六千八百五十五万亩,人口数量相比天宝末年增长九十四万。

去年荆州各郡进行变法改革,租庸调改为土地税,仅靠土地税便征到八百万石粮食。

随着曲辕犁和占城稻推广开来,荆州各郡的粮食产出得到迅猛提升,所有良田都能做到一年两熟,甚至不乏还有一年三熟。

荆州各郡得益于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再加上精耕细作与合理施肥,每亩良田年均产出高达六石左右,每年所得大部分钱粮都会通过长江水道运往扬州,然后再从扬州漕运到洛阳城。

李茂治理荆州三年有余便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足以说明他确实可以担当大任。

最重要的是,李茂乃是李萼之弟,让他接替尚书令不会引起太多问题,权力仍然还在自家人手上。

喜欢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逐鹿天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