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亦如天地万物,有兴衰之变。
若生存皆成问题,又有何人关注那些不能即刻带来食物与温暖之知识?
恰似寒冬之人,先求温饱,而后方能思及其他。
然一个有未来之民族,总需有人去做那些不能获利,却能寻道之工作。
此乃民族之脊梁,承载着未来之希望。
姜旭作揖后,站直身子,脊梁挺直,如青松屹立。
他理解伏羲对后世之担忧。
一个民族,生存乃基础,然亦不能仅满足于生存,更应怀有对世界之质朴好奇心。
世界有二处广阔无边,一为天上之星河,浩瀚无垠,神秘莫测;一为人之心灵,深邃如渊,蕴含无尽之可能。
哲学虽不能用以烤面包,然任何烤面包之方式皆离不开哲学之指导。
故探寻大道之学问与世间其他学问皆不同。
其他学问学以致用,如工具般为生活服务;唯哲学学以致知,乃为满足人类心灵欲望而存焉,如灯塔照亮心灵之海。
“答风先生,后世依然有人追寻您之步伐,感悟天地大道。然所行之路,另辟蹊径。”姜旭之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充满敬意。
“哦?何谓另辟蹊径?”伏羲眉毛微挑,眼神中流露出浓厚之兴趣。
“风先生所传法门,为取类比象,从宏观至微观,以一统万,遍照世间万物求同,以此为眼,可察天地变易,无一时可住,感悟大道。”
“犹如巨目俯瞰,洞察万物之共性。而后世华夏传入西方圣贤分科之学,从微观至宏观,追求形而下之极致精微,分析天地万物求异,以此为脉,以理性为基础,极尽具体,为术之极致。恰似显微镜下,探寻万物之差异。”
伏羲瞬间通晓姜旭所述之法门,微微点头,那动作优雅而庄重。
“此法以外物通天地,以人眼观万物,确可助人族快速建立物质基础,不失为一条大道!只可惜此种方法着眼于物质,只能于后世物质丰富时方能发展。”
姜旭不禁心中暗自佩服先贤之智慧,仅凭只言片语,便能通晓分科之学此种方法论之优势与局限。
略一沉吟,继续答道:“后世华夏能人辈出,既有钻研器之学问者,使天地万物为人族所用,如工匠精心雕琢,创造无数便利;亦有探索形而上道者,指引人族与天地共存,不至过犹不及,似智者引领方向,保持平衡。”
“不错!此亦为我推演后辈文明入道之路径。人有两腿两手,不可偏废于一端。”
“若只执着于器,则失其天性,睥睨万物,终会与天为敌;若只执着于道,终究只是少数人之追求,失去生存之基本条件。”
“唯有两方动态平衡,方能支持一人在荒野中行得更远!”伏羲之话语如洪钟大吕,震撼人心。
“后辈果然厉害,听汝所言,比吾聪明太多矣!若按极精微之路走下去,亦是一条了不起之器之大道!”
直播间弹幕先是一片寂静,仿佛时间凝固。随即如流星坠日般冲刷着屏幕!
“卧槽咧!观此节目,吾辈鸡皮疙瘩遍身皆是!吾觉此刻去泡澡堂子,都能将澡堂之水饮尽矣!”一人激动地说道。
“楼上之!不至于不至于!莫如此骗吃骗喝!”另一人调侃道。
“伏羲所言,感觉甚为耳熟啊!”有人疑惑道。
“当然耳熟!孔子亦有同样感慨!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此乃华夏先贤对后辈之期许焉!”有人恍然大悟。
“姜旭对科学与传统文化之分析,何其精辟!”
“果然多读书之人,思想哲学境界亦高。”
“恰似如今学校分文科理科,实则无论是科学思维,还是人文思维,皆极为重要。”
“一者追求逻辑,如严谨之工匠,精心构建知识之大厦;一者追求直觉,似灵动之诗人,触摸心灵之深处。”
“对于形而下之物,逻辑可归纳,如整理杂乱之丝线;对于感受层面之事,直觉更能打动人心,直指本源,如温暖之阳光照亮黑暗之心房。”
“若只偏私一方,要么变为不通人情之杠精,与人争论不休,却失了人性之温暖;要么成为唯我独尊之孤独症患者,沉浸于自我之世界,忘却外界之广阔。”
“楼上所言极是!文化战争与真实战争一般,对民族存亡至关重要!”
“不然钝刀子割肉,人人皆只关注物质而不关注思想,连自己之根被外人刨了亦不知。”
“皆觉国外之月亮圆,此等之人,只能说既不了解祖国,亦不了解国外。不同之土壤生长不同之人物。”
“如那些言中医为伪科学之蠢货,照他们之逻辑,唐诗宋词皆不符合英语语法,岂不是皆要废除?”
“所以当多读书焉!不然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认贼作父!”
“小日子过得不错之那边为何要改教科书?”
“教科书关乎千秋万代之意识形态,人家已然如此明目张胆!”
“吾等民族亦当发奋图强,振兴中华文化之根也!”
“观此节目,太费纸巾与情绪矣!吾本欲早些睡,如今却骑着自家狗在客厅跑了好几圈!”
“此姜旭,不仅博闻强识,确对传统思想有一定程度之理解。不然根本悟不到伏羲所问之深意。”
“果然多读书方能提升境界。此三问三答,既贴合主题问道,又思考古今中外之异同。”
“横为经,纵为纬,思维如此广袤地论道,果然不愧是经纬古今,问道先贤!”
屏幕之中,伏羲那深邃的目光紧紧凝视着眼前这位后起之秀,眼中的惊喜与欣慰如璀璨的星光般闪耀。
这位年轻人,知识如浩瀚的海洋般渊博,性情温和得如同春日的微风,既能博古通今,又不厚此薄彼,着实是人中龙凤。
伏羲心中暗自思忖:有如此出类拔萃之人,后世又怎会不兴旺发达呢?
伏羲缓缓地转过头,望向那火势渐渐衰微的火堆。
深夜的寒气宛如无形的幽灵,悄然无声地从地面缓缓升起。
姜旭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山洞的角落,轻轻抱起那一大堆柴火。
他的动作娴熟而自然,仿佛已经重复过无数次。
接着,他不慌不忙地向火堆里添柴。
本已微弱的火舌瞬间如同获得了新生一般,贪婪地舔舐着新添的木柴,刹那间大放光明!
强烈的火光将火堆前二人的身影清晰地映照在洞壁上,影影绰绰,仿佛有无数神秘的人影静静地伫立在洞内。
整个山洞瞬间变得温暖如春,仿佛一个温馨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