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败军之将
梁国大军在广林府完成了集结,兵锋直指魏阳城。战士们铠甲鲜明,刀枪闪亮,战马嘶鸣,旌旗猎猎,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在空气中。广林府外,连绵的军营像是一片钢铁森林,宣告着梁国即将展开的凌厉攻势。
与此同时,魏阳城内却是另一番景象。随着梁国军队集结的消息传来,城内气氛骤然紧张。街头巷尾,人们窃窃私语,各种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一样飞速传播。市场上,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节节攀升,商贩们紧张地观察着市场动态,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在这动荡之中牟取更多的利益。
城内的街道上,行人匆匆,面色凝重。一些富裕的家庭已经开始悄悄收拾细软,准备逃离这座即将成为战场的城市。而更多的百姓则是无助和迷茫,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物价飞涨,生活压力日益增大。
魏阳城的城墙之上,士兵们严阵以待,虽然他们面容坚毅,但眼中也透露出一丝不安。他们知道,即将到来的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而这场战斗的胜败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存亡。
城内的寺庙中,香火鼎盛,信徒们虔诚地祈祷着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降临。钟声悠扬,经声阵阵,为人们带来一丝心灵的慰藉。
然而,无论人们如何祈祷和期盼,战争的阴影已经笼罩了魏阳城。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但街上的行人却寥寥无几。魏阳城,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如今却笼罩在一片肃杀和紧张的气氛中。
在这个风雨欲来的时刻,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疑虑和恐惧。他们不知道明天将会怎样,只能默默地等待着命运的裁决。而在这漫长的等待中,魏阳城的未来也变得越发扑朔迷离。
在魏阳城一个幽静的街角,有一家看似普通的小店。店内陈设简朴,却总有几个身影在忙碌地穿梭。此刻,店内的后堂中,一个青年男子正埋首于一堆凌乱的纸张之中,他就是沈亳,扶风的情报组织“风眼”的头目。
沈亳的面容沉稳而坚毅,眼神中透露出敏锐与智慧。他的手下,各路人马已经撒出去,搜集魏国各地的情报,并将这些信息源源不断地传回。
“报!”一个小厮急匆匆地闯入后堂,手中紧握着一卷密信,“老大,最新的消息!”
沈亳抬起头,接过密信,迅速浏览起来。情报显示,一些魏国的将领和地方官员已经表达了投降的意愿,他们看到了梁国大军的压境,认为抵抗已是徒劳。然而,也有不少人还在犹豫,他们或许在等待更明确的信号,或者在权衡利弊。更有一部分人,他们坚决表示要与魏国共存亡,无论战局如何发展,都将坚守自己的岗位。
沈亳深吸了一口气,这些情报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他必须迅速分析、整理这些信息,并将它们传递给扶风,以便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小店外,魏阳城的街道依然喧嚣,但店内却是一片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氛围。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正在参与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情报战,而沈亳,正是这场战争中的关键人物。
“把云州的情况发给掌柜的!”沈毫给手下安排道。
“是!”
“榆州府还没有发消息来吗?”沈毫问道。
“是的,按理说应该有最新消息,不知道是不是出了什么状况了!”手下担忧道。
沈毫担忧的说道:“再派一波人过去。”
“是!”
魏阳城皇宫内,金碧辉煌的大殿上,气氛却异常紧张。魏国皇帝慕俊镇面容铁青,他的目光如冰刀般锐利,直视着跪在殿前的两名禁军统领——单飞鸿和章文彦。
“败军之将,还有何面目见朕?”慕俊镇的声音冷冽而威严,回荡在大殿之中。
单飞鸿和章文彦低着头,浑身颤抖,他们的铠甲上还残留着战火的痕迹,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惶恐。前线战败的消息已经传回,他们知道,这次战败的责任无法推卸。
“崔元化何在?”慕俊镇突然问道,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两人相视一眼,面露难色。他们不敢说出崔元化被他们囚禁后,梁国偷袭军营导致他不在战场的真相。这个秘密,一旦说出,将引发更大的风波。
“陛下……崔主帅他……”单飞鸿结结巴巴地开口,却又不知该如何说下去。
“说!”慕俊镇怒吼一声,整个大殿都仿佛为之一震。
章文彦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陛下,崔主帅在战乱中失踪了,我们一直在寻找他的下落。”不敢说真话,只能用这样的谎言来暂时平息慕俊镇的怒火。
慕俊镇闻言,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和愤怒。他知道这两个禁军统领没有说出全部真相,但此刻的他更关心的是如何挽回前线的败局。而且他现在处境岌岌可危,这二人还回来,说明对他是忠心耿耿的。
“你们暂且退下!朕要重新部署,夺回失地!”皇帝大手一挥,两人如蒙大赦,连忙磕头谢恩,退出了大殿。
朝臣们低头私语,气氛凝重而压抑。两个败军之将单飞鸿与章文彦退下后,慕俊镇端坐于龙椅之上,眉头紧锁,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诸卿,”皇帝沉声开口,“如今前线失利,禁军损失惨重,我们该如何应对?”
朝堂之下,一片沉寂。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各有算盘。终于,李昱颤巍巍地出列,躬身道:“陛下,老臣听说,出去征召部队的人已经回来了,但情况并不乐观。”
慕俊镇眉头一挑,不悦道:“详细说来。”
李昱叹了口气,道:“各地诸侯闭门不见,或是以各种理由搪塞,反正就是无人愿意派兵增援。如今朝廷势微,人心不古,大家都在为自己的前途打算。”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面露忧色,有的则窃窃私语,似乎在商讨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