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躺平摆烂画凌烟

《我在大唐躺平摆烂画凌烟》

第125章 借汝项上人头一用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中书省的政令本王这里倒是没有。”

刘智远说道:“没有的话,下官也没办法了。”

“没办法了吗?”

“没办法。”

“本王倒是有一个办法。”

“哦,大王有何办法?”

“一个能快速让江淮各地都为钱监提供铜的办法,但需要阁下帮忙。”

刘智远疑惑道:“下官何德何能,不知大王有何办法,若是下官能办,必然会效犬马之劳。”

“很简单,只是向阁下借一样物什。”

“何物?”

“借汝项上人头一用。”

刘智远愣了愣,以为自己听错了,瞪大眼睛看着李倓:“大王……”

“来人!将铜陵知县刘智远拿下!”

他一声令下,周围的扈从立刻动手拿人。

那些个衙差本想动,但碍于李倓带来的人实在太多,都站在原地不敢妄动。

刘智远被押下后,大声喊道:“大王这是何意,难道大王不知下官是朝廷命官?”

“当然知道!”

刘智远又问道:“那大王身为宗室,有权力擅杀朝廷命官?”

李倓答道:“宗室无权杀朝廷命官。”

“既然如此,大王说要借下官项上人头一用,岂不荒唐!”

“本王没有这个权力,但是圣人有。”

“圣人?”刘智远更加奇怪,圣人在长安,这里是铜陵,隔了千里之遥。

李倓拔出刀,淡淡说道:“圣人御赐,此刀所至,如朕亲临。”

刘智远大骇,疾呼道:“纵是如此,下官又何罪之有,下官只是遵照中书省行事。”

“一、萧冲当街打死人,你却没有问罪他,这是你这个县令的责任;二、中书省颁发控铜令,那是针对民间私铸铜钱一事,是为了肃清市场,而你不分青红皂白,断了钱监的铜,延误了朝廷铸钱,此乃大罪!”

李倓这番言论,令刘智远面色苍白,额头冷汗直冒。

“不杀你,如何向铜陵百姓交代,如何向圣人交代?”

“我……”刘智远想说什么,但所有的话都仿佛卡在嗓子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李倓一步步向他走来,刘智远紧张地说道:“大王,你……你……今日若是杀了下官,如何向右相交代……”

“你的意思是,阻挠钱监铜的供给,是右相的命令?”

“我……下官……”

李倓也不跟他多言,一刀挥下。

不得不说李隆基赐的刀极其锋利,加上李倓这身躯力量强悍,一刀下去人头便与身躯分离。

鲜血喷涌,脑袋在地上打转,无头尸体缓缓倒下。

周围鸦雀无声。

萧冲直接看傻了,他也不喊疼了,也不怪叫了,就是傻了。

其他人更是傻了。

那可是县令!

是这个县地位最尊贵的人。

上午刘智远还在县衙里冲着他们所有人发号施令,现在却人头落地了。

萧冲吓得瘫软在地上,当场昏死过去。

李倓又说道:“将这颗人头传首宣城、扬州,以示警戒!”

“是!”

铜陵县令被杀的消息,很快传开,一时间,县城无不哗然。

老百姓饭后又多了不少谈资。

到了八月初三,刘智远的人头被送到宣城。

宣城郡太守王耀随后接到了李倓的信,又看了看刘智远的人头,顿时脸色煞白。

留给王耀的路其实很清晰。

一、立刻派人跟李倓对着干。

二、赶紧配合李倓。

王耀选择了哪一种呢?

他表面选择了第二种,实际选择了第一种。

他立刻下令宣城郡所有的铜商全面恢复给宣城郡钱监供应铜,随即立刻写了一份奏疏给长安,阐明了情况。

还说提到了李倓手里御赐的宝刀,间接地表示自己的无可奈何。

这件事的影响极大,八月中旬,刘智远的人头直接送到了扬州。

无论是宣城还是扬州的官员,在如此棘手的事情面前,都采取了明面配合,背地里立刻上奏长安的行为。

八月二十日,一个秋阳明媚的上午,李倓离开了铜陵,刚出城不远,就被拦下来。

一个少年跪在前面,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李倓问道:“何人胆敢拦本王的路?”

“求大王收留我!”那少年大声喊道。

李倓看了一眼颜真卿,问道:“这是谁?”

“好像是当时被打死的那个人的弟弟?”

“哦,还是清臣的记忆力好。”

李倓转身问道:“你因何要本王收留你?”

“大王为我报了仇,我愿意把这条命交给大王!”

李倓笑道:“你还是回去吧,本王不要你的命。”

“求大王收下我,若是大王不收下我,我便长跪不起!”

“你长跪不起,与本王有何关系!”

说着,李倓便要策马而去。

“我愿为大王做任何事情!”

“本王的事,你做不了!”

“我可以学!”

“但本王没时间教!”

“不需要大王教!”

“你学不会!”

“一天学不会,就用两天,两天学不会就一个月,一年,五年!十年!大王总有用到我这条命的时候!”

李倓的马已经已经走远了,但那少年的声音还在树林间回响。

听到这里,李倓终于停下来,看着颜真卿,说道:“这人倒是有意思,不如带上他?”

颜真卿笑道:“确实有趣,带上吧。”

“这可是你颜清臣说的。”

李倓转身问道:“会骑马吗?”

“会!”

“走吧!”

那少年得到了一匹马,跟在了后面。

八月二十八日,李倓抵达扬州。

扬州地界明显比铜陵更加繁华,无论是水利,还是河运,都远在一般的州府之上。

一路上,一望无际的田野,金黄灿烂,稻香四溢。

在前面的村头,李倓突然停下来。

那路边的树下,有几个正在打盹的庄稼老汉,被马蹄声惊醒,坐起来砍过来。

李倓问道:“敢问老丈。”

那几个人连忙站起来说道:“郎君何事?”

“这水稻一亩,一年能产量多少呢?”

“能产水稻两石二斗,脱出来的米大约在一石三斗。”

李倓心里计算着,占城水稻似乎还没有传过来,若是曲辕犁在江南普及,占城水稻得以推广,东南一带的粮产量还会更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