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最强县太爷

《明末最强县太爷》

第十四章 初见成效

上一章 本书简介 下一章

“二衙是在说笑吗?”

李唐脸色不善的看着左益朗,手中的名单,上面记录着县衙六房司吏和县学教谕的情况。

左益朗则是正色说道:“启禀太爷,下官所写全都属实!”

李唐盯着左益朗看了一会儿,随后说道:“县衙六房司吏只是与士绅有税赋往来,除此之外并没有过多的交往?县学教谕则耻于和士绅交往?此话当真可信!”

大明的税赋体系,其实是一种分包的体系,就是朝廷将需要收缴的税赋分摊“承包”给当地的士绅,由这些士绅去向百姓收缴。

这也是因为大明朝的皇权与政权无法深入到县城之外的乡野,所以只能依靠各地盘根错节的士绅来收取税赋。

这样也就导致了一个弊端,那就是士绅们往往会收取更多的钱粮,明明朝廷是收取十两银子,士绅就会收取十二两、甚至是二十两,剩下的自然都装进自己的口袋里。

此时左益朗言辞凿凿的说道:“太爷明鉴,我昌化县本就是贫困之地,朝廷的税赋并不多,士绅捞钱的地方就少。再加上县衙各处杂职官、甚至是衙役都缺失严重,所以长久下来,地方上的士绅也就不屑于和县衙众人往来了。”

“可以说,在太爷到来之前,咱们昌化县其实已经是失管之地,如果不是县内的士绅势力并不大,恐怕如今已经出现祸事了!”

李唐闻言脸色变了变,当然并不是畏惧,而是欣喜。

昌化县因为困顿,就连盘踞在县内的士绅都受到影响。如果说左益朗的话没问题,那县内的士绅势力就很不会很大,那接下来自己推行下一步的计划,就会少了许多的阻力。

“嗯。”

李唐说道:“本县姑且就相信二衙所言,只是日后本县还会了解县内士绅的情况,到时候二衙可要如实作答。”

“是,太爷但又吩咐,下官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那就好!”

几天之后,李唐站在三堂跨院的税库门口,此时税课局大使来君诚正带着十几个衙役搬运银箱,新招募的五百多个衙役要发工食银了。

“太爷,小人已经核算完毕了,新招募的五百二十三个衙役,一年的工食银一同发放:碎银子连同铜钱,一共折合一万两千五百五十二两,全都在这里了。”

李唐心中叹息一声,虽然从王家抄出五、六万两银子的钱财,但是依旧不禁花啊。

刨去之前赈济灾民花去的一些散碎银两,以及陆续投入水利设施的修建,北门村、东门村的修建开支,以及荒地的开垦开支,现在县衙仓库内只剩下两万七千八百多两。

此时李唐的心中有一种破财的“疼痛感”,不过李唐并不是很着急,因为自己有许多赚钱的手段,只等这段时间忙完了,就可以开始施行了。

李唐说道:“仓库内的钱财要预留出一万两左右,这笔钱财绝不能动,本县有大用处,明白吗?”

来君诚自然领命,只是说道:“太爷,如此一来县衙还能够动用的钱财就只有一万七千多两了,可是这些钱财用在目前的摊子上,实在是不够用啊!”

李唐自然知道,说道:“本县知道,多几天本县会给灾民分配耕地,尽快让这几千灾民自力更生,让县内百姓能够自食其力,如此县衙就能减轻不小的负担。”

“至于其他的开支,目前还节省不了。不过本县已经有办法搞钱粮了,你们都等着本县号令就可以了。”

“是。”

这时左益朗从外面走来,这几天左益朗一直在盯着各处水利设施修建,以及荒地开垦的事情,李唐也有几天没见到左益朗的人了。

此时左益朗灰头土脸,原本的官气已经少了许多,身上多了几分脚踏实地的干劲。

“见过太爷!”

李唐笑着说道:“二衙这几天辛苦了,可要注意身体啊,二衙要是累坏了,本县可就少了一个臂膀!”

左益朗感激的说道:“有太爷这句话,下官就算再累也不怕。”

“哈哈,有事?”

“这段时间的数据,户房和工房已经统计出来了,请太爷过目。”

李唐随即嘱咐来君诚,命其带着仓库的四十个衙役着手发放工食银,然后自己与左益朗来到三堂内。

“说说看,水利的修建、荒地的开垦,北门村和东门村的修建,都已经推行大半个月了,有多少成果?”

左益朗感叹道;“说实话,下官在昌化县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政务如此麻利的推行下去,真是难以想象这只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做成的事情!”

李唐大笑起来:“所以了,有本县在,以后昌化县只会越来越好,你们自然也会有更多的功劳和好处!”

“下官一定跟着太爷继续好好干下去。”

说完,左益朗便开始禀报四月这些天的成果:“......目前北门村和东门村已经开始全面建设,两村内房屋的坐落分布已经各自划定,正在进行打桩修建。两村的人手足够,只是木料、土料供应不足,所以进展会慢一些。”

“目前全县的水利设施修建已经初见成效,四月内共打井二十八眼,修建引水渠约十三里,当然,其中大部分都是连接以前荒废的引水渠,并且对旧水渠疏通了一番。至于其余的水车、耧车等设施,也修建了三十多处......”

“四月内,全县共开垦荒地五百一十八亩,不过这些荒地都集中在县城西面,田内砂石较多,目前也只是将土地进行平整,并且大致清理了田内的砂石。这些新开垦的荒地想要全部用于耕种,还为时尚早,需要进一步的翻耕、蓄肥等步骤。”

李唐认真听着,自己目前在昌化县铺开的事业分为四部分:开垦荒地、赈济灾民、兴修水利、兴建两处村落。另外还能加上掌控昌化县县衙的权柄,这一点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

这四部分事业关系到李唐今后的发展,一点都马虎不得。不过可喜的是,虽然现在都没有最终完成,可却已经步入正轨,正在按部就班的推进着,相信只要有足够钱粮供应,再有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全部完成了。

到时候李唐就在昌化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着手推行更进一步的计划,那就是:大办工坊。

“城外灾民的情况如何?”

左益朗说道:“县衙登记过的灾民人数在七千三百五十二口,其中大部分都是男丁和壮妇,大概有五千四百多人。按照太爷的安排,这些灾民中凡是本县人口,已经陆续送回原乡原村,并且进行了赈济和安顿,防止其再次沦为灾民。”

“目前还滞留在城外的灾民基本上都是从邻县逃难过来的,人数大概在三千二百多人,下官已经派人到各乡巡视过,还可以安顿一些外县灾民,大概是一千人上下,剩下的两千两百多灾民将分别安顿在北门村和东门村。”

李唐点了点头,两个村子安置两千多人,放在此时已经是非常大的村落了,甚至人口已经比得上一些市集镇子。

“此事二衙多多用心,一定要办好。”

“是。”

随后左益朗担忧的说道:“只是太爷安置了这么多邻县灾民,日后邻县问责起来,难免会说太爷争抢人口,届时不好争辩啊。”

“他们要是赈灾得力的话,怎么会有这么多灾民逃出来?闹旱灾的时候全都不见踪影,完事了想过来要人,天底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