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他一样迷茫的还有陈安。
他最开始想的是把虚拟世界搞成游戏,然后开始搞钱。
可现在搞游戏的心已经不大了。
搞“房地产”看起来比搞游戏挣钱快太多了。
而他也有些隐隐的担忧。
让学生们都多出那么多的时间来学习,甚至让所有人都多出那么多虚拟世界的时间来,这件事太大了。
现在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就是,应该没人能知道这个“陈佚”就是他。
而这个“安慰”肯定是有时效性的。
一旦人们开始好奇这个技术,那他们肯定会发动各种各样的关系去寻找这家不存在的“未来科技”。
如果全世界都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最后会怎么样?
他们会怀疑外星人入侵还是什么?
实话实说肯定是不行的,被切片的概率绝对不是零。
而无法解决实体公司的问题,迟早这个事儿会爆发出来。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这里边赚的钱,看来是不能给自己花了。
暂时就让他在虚拟户头上待着吧。
陈安甚至都不想去看那个数字了。
近期青藤那边打过来的钱已经是一个挺夸张的数字了。
但能看不能花确实太痛苦了,所以没办法。
陈安和曾文胜各自陷入纠结。但区别在于,陈安无人倾诉,而曾文胜有。
而且有很多。
他直接将关于教育公平的话题发在了群里,准备集思广益。
同时他还准备联系一下这家公司,看能不能降低游戏仓或者别的什么东西的造价,好让所有学生都能用得起虚拟教室。
不得不说,大家能想到的问题都是差不多的。
徐益明也在想这个问题。
他担心的不是教育公平这个方向,而是在商言商,觉得游戏仓毕竟是游戏仓,属于“别人”的东西。
而未来科技既然都能做出来这样的虚拟现实技术,那他们应该可以搞自己的设备出来。
可以去掉那些游戏仓的“无用”功能,只保留一个接入口就好。
这样的话造价必然能压下来,用户也就会随之大幅增加。
虽然两边担心的方向不一样,但一个解决方案能解决两方的担忧。
将这件事跟未来科技反映了之后,陈安开始翻阅智脑赠送的资料文档。
还真给他找到了。
微型脑波接入装置。
按照资料上的样子,这是个蓝牙耳机大小的东西。
但这个小东西只是终端,需要建设足够的基站才能让它正常运行。
这可就不是一件小事情了,而且这涉及到了太多现实中的工程的问题。
无疑也是在抢现存的通讯企业的饭碗。
但随即,他就想到了,自己不方便做,但可以卖啊!
反正这些钱也不敢用,那大不了卖便宜点儿,就当做好事了。
最终能方便自己的生活就好了嘛。
至于顺带的让别人赚了更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他这个虚拟世界见不得光呢?
而且,自己不是天天晚上都在虚拟世界里晃吗?
以后这里丰富了以后,自己在这里过小日子岂不是更舒坦?
现实里嘛,吃饱穿暖就可以了。
而且自己可以隐性的提高某个地区的生活质量嘛。
具体怎么做他还没想好,但方向已经有了。
由于没有身份,他并不能注册专利,所以只能是找合作方。
暂时,不准备直接找商人合作,找他们风险会高一些。
现成的,各方面实力也都足够的就是水木大学了。
他直接私信的水木的官微,说是有一项造福学生的专利想要合作一下。
由于双方刚确定合作,正在蜜月期,所以负责联系的工作人员一点儿都没耽误,简单看过之后,直接就将情况转给了刘校长。
这个技术很简单,在校园内建设一个小型的基站,然后生产一批接入器,供给本校学生使用。
这样,晚上就可以在宿舍使用虚拟自习室了。
乍一听到这样的东西,刘校长都惊呆了。
但随即第一反应就是不太相信。
这样的技术,为什么他们不自己做?
早就该做出来卖钱才是?
而且专利都不申请的?
但读书人的含蓄让他没有直接询问原因。不得不说,文化高一些的人,会比较注意人与人的边界。
他只是拿着这项技术的粗略说明,找到了校内相关方向的博士生导师,请他们看看是否可行,以及有没有问题。
得到确定的答复后,刘校长直接就同意了下来。
但也事先讲明了,毕竟是给学生用的东西,会先走流程,让检验机构检测没问题后再进行量产。
而这种担忧在未来科技那边表示收益分配由刘校长这边定,专利也随意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刘校长已年届六十了,他不太相信有人会这般无私,将这种明显能赚大钱的东西白白的拿出来,还让自己定收益分配。
但这些都不耽误他先行将对方随后传输过来的技术资料拿去以学校的名义送检。
总得等这东西确实能正常使用且无害再说。
一周的时间在刘校长的忐忑等待中慢慢的过去了,检测机构的反馈终于回来了。
各项数据都没超标,可以生产。
现在的情况就是,未来科技只出技术,别的都不管,就连收益都不管。
刘校长可从没见过这样的。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刘校长叫上了说得上话的几个校董,还搭上了徐益明,一起开始商量这个事儿。
样本在校内的实验室里已经做出来了,暂时就像个路由器一样,只能覆盖几十米方圆,而脑波接入器是完全按照参数做的。
几个人挨个儿的试过之后,都觉得这个东西是个能赚钱的。
这就让大家越发的不理解未来科技这样做的目的了。
但徐益明和几位校董都认为,这应该是未来科技一种示好的表现。
毕竟,就算他们技术很强,但在跟水木大学的合作中,大学这方是地位比较高的那一方。
对方搞得神神秘秘的,连个面儿都不露,但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
几人统一猜测,应该是一棒怪癖技术宅,就喜欢搞东西,不喜欢搞钱。
这种有本事的人,有点儿怪癖很正常,大家都很欢迎。
而且几人一顿合计之后,觉得这事儿亏不了。哪怕光拿到手里的技术,都绝对值得投入资金去生产了。
就算不能用在虚拟教室上,别的方面也行啊,无非就是真实度差点儿而已。
不对,是差很多。
但能用。
几个人都认为应该直接进行量产了。
至于收费,面向本校人员卖设备的话,按照成本价就可以。
如果有朝一日,面向外界,就得加价了。